在建党百年之际,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出品的电视剧《百炼成钢》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为主轴,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八大板块,分别为:《国际歌》《万里长征》《黄河在咆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为希望祝酒》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本剧一经上线,便收获大众的好评。相较于以往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意与叙事,可谓是独具一格、另辟捷径、新意十足。
如何能从不同的视角、有新意地展现历史,呈现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是当下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与生产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在众多反映建党历史的影视剧中,《百炼成钢》能够脱颖而出,是依靠主创们巧妙地将党的百年历史编织进相应的音乐作品之中,以歌曲提炼时代主题,以故事支撑歌曲内容,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下为观众带来生动新鲜的历史体验、审美体验。
没有过多地平铺直叙,《百炼成钢》以单元式的叙事结构,有重点地选择建党百年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和生动的故事进行艺术化呈现。八个板块分别代表了自1921年建党以来八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国际歌》串联起建党初期革命志士们的革命热情与艰苦斗争,无数先辈们为中国共产党打下立足基础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万里长征》着眼于中共革命历程中最为困难的长征时期,以长征红军中的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共产党人面临敌人重压依然坚忍不拔的精神;《黄河在咆哮》则反映了艰难的抗日战争,面对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共产党人如何维护民族大义,如何坚守革命初心;《最可爱的人》让我们回望朝鲜战争中那些保家卫国的“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们,当我们在安稳中度过每一天时,是他们保卫了我们的和平生活,保卫了祖国的安宁,因而成为“最可爱的人”;而《歌唱祖国》则是以邓稼先的故事为主线,歌颂了建设社会主义时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发展工业、科学技术尤其是“两弹一星”的奋斗精神……歌唱祖国,不仅是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歌唱每一个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不同板块,不同侧重,全剧在保持主线基调的基础上以点的形式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有点有面,有轻有重,对于熟悉党史的观众而言能够对百年党史一目了然。在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中,我们经常提及作品的史诗性,要充分展现党的发展历程和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关键则是如何有效地艺术化、审美化地呈现?《百炼成钢》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下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审美典范:同样是全景式地呈现,同样的大跨度时间历程,同样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百炼成钢》能做到有点有面,主题鲜明,既有历史厚度又不乏清晰逻辑。
《百炼成钢》所涉及的历史跨度大、面向多,在全景式的叙事框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不同历史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在这些长画卷之中,除了那些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前线的领袖们,每一个加入共产党,并为革命和建设贡献自己生命的共产党员都被清晰地呈现,因而本剧不是一幅烘托主要人物的画作,而是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人物群像图卷。在本剧众多故事中,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既有对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夫妻感情以及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父子关系的刻画,同时针对每一板块的主题歌曲,还讲述了歌曲创作者冼星海、曹火星、王莘等人的故事,另外还有对马胜、大力等小士兵们战友情的细致描绘。
从毛泽东、陈独秀等大人物的家庭关系入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历史伟人,而是一个个生活在人世间的普通人,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只是他们所肩负的责任更重。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关系中,观众看到杨开慧作为妻子和母亲角色的无奈与牺牲,也看到两人不仅是年少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他们为着同一个理想走到一起,又为着同一个理想而各自努力。革命夫妻不再是抽象的,在毛和杨深厚的夫妻感情中,观众看到革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流血牺牲,为更公平公正的社会而奋斗,为全体人民争取更美好的生活。
《百炼成钢》邀请到一众兼具演技和人气的演员们出演,为本剧带来年轻与活力,带来“年轻态”的艺术呈现和审美表达。更重要的是,不是剧情为演员服务,而是演员为剧情服务。从本剧的表演中,观众能感受到所有的演员都怀抱着真诚,努力融入角色,在符合人物形式逻辑的框架内演绎人物,因而剧中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仿佛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再现,有灵魂、生气勃勃,从而引导观众感受到人物的选择与牺牲,感受到人物的情绪与精神,也跟随着人物感受时代的苦难和艰辛,以及披荆斩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作品,《百炼成钢》以单元形式结构叙事,以歌曲整合每一板块叙事主题,同时配合以扎实的演员表演与逼真的情境还原,不仅是视觉上,还从听觉上为观众带来一次身临其境的党史教育;历史并不如烟,历史的经验需要吸取并且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可以说,《百炼成钢》以别样的叙事方式努力探索一条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新路径、新的空间、新的可能性。
近年来创作出的不少主旋律影视作品,也是影视工作者不断总结过往的作品创作经验与不足的成果。作为观众,我们能感受到近年的主旋律作品的精品化,舍弃了以往作品的假大空高大上。当下的主旋律创作更注重对历史事件客观、正确地还原,更注重演员的表演是否符合现实的逻辑,也更注重题材和主题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能否受到作为观剧主要人群的年轻观众的喜爱。当主旋律成为一种影视“类型”,我们希望以建党百年作为契机,以更专业的创作技法,更面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叙事方式,更尊重历史和现实的故事逻辑,打造出具有国家特色和品牌价值的主流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作者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