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东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舞剧《到那时》首演获得成功,我们除了表示衷心祝贺,也为我院专家作为该剧的编剧、为我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而感到骄傲。
舞剧《到那时》从一代企业家的曲折经历、从一个家庭两辈人的角度展开叙述,以舞蹈艺术的形式提炼和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韩子勇院长在观摩该剧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部舞剧是“现实主义的浩瀚流体”。舞剧艺术以情感抒发和形式美呈现为特点,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具有一定挑战性。主创团队展现了历史的眼光、现实的洞察力和艺术的匠心,展示了国家级艺术团队的水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并围绕文艺评论问题做了重要论述。近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相关单位连续举办了两次有关文艺评论的宏观理论问题研讨会。今天,我们针对舞剧《到那时》展开具体分析,非常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尤其是期待这个聚集了舞蹈学界重要智慧的研讨会,能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个平台上激荡思想,推动舞剧艺术同时代共振,推动舞剧艺术在新时代攀登艺术史的高峰,留下更多传世之作。
罗 斌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这个题材抓得非常好。该剧在承担国家院团的创作任务和履行国家院团使命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完成度。从之前的《英雄儿女》到现在的《到那时》,创作者能够有切入现实题材舞剧创作的胆识和担当,很不容易。
舞剧《到那时》描绘了40年的时间跨度,剧中跨越时代的故事给予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前提,让题材具有与生俱来宏大的气质,以及务实地切入现实思考的角度;另一方面也给导演带来了巨大考验,但导演用“浪潮”的方式将40年的发展历程贯穿下来,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尤其是其中的急流险滩,这是非常难以寻求的一种形式。
关于目前作品有待提升部分的几个建议:一是大时间跨度中更应“小题大做”,应从中找到更为有效的叙事逻辑和叙事模式,才能够让“舞”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和魅力。二是目前“跳入太多,跳出不足”,整部戏最重要的是父子情感之间的一种关联,最终打动人的也应该是这条线,但目前还需调整事业戏和情感戏之间的份额、配比关系。我的直觉是可以用一个跳跃的、灵动的结构,不需要沉浸在事件具体的细节里,而更应该真正触及到重要事件的内核。在接下来的打磨提高中,创作者还要思考如何让舞者继续突破限制,更加从容地跳出舞的魅力和舞的表意,并摆脱具体时间的限制,挖掘出大事件更深层次的内涵。
欧建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我们常说这个时代缺乏英雄,其实英雄就在身边,我们如何用艺术创作展现这个时代的人才和英雄?这个题材非常值得做,显示了编剧唐凌的功力。这部作品在情节构思上,通过一个三口之家折射“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是可行的,但具体到“儿子因父亲工作繁忙,母亲重病身亡却不在身边而怨恨他,直到地震劫难后都不肯相认”的这种处理上,还需进一步深挖和斟酌。
不过,再好的文字剧本,如何把它转化成非文字的舞蹈,永远都是一场“大决战”。我认为,佟睿睿根据改革开放大潮创造出来的那个“滚滚向前”的大幅度动作,并且将它贯穿于全剧的做法是颇有创意的。全剧中,佟睿睿还从不同种类的体力劳动和设计工作中抽象出来了许多动作语言,并在舞美设计的配合下,起到了清晰的叙事作用,这也同样是颇有创意的,但同样需要有所发展,才会更加精彩。
我喜欢那个开放式的结尾——让全体舞者突然戴上口罩的处理,顿时把我们带进了这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更大语境之中,并让全体观众对疫情全部消除的那个“到那时”有了热切的期待,这种带入感虽然来得有些突然,但却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好感,也让我感受到了主创人员的情怀。
卿 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
这是一部具有当代气息的舞剧。我认为该剧所体现的当代情境、当代人物、当代语汇等特点足以让它在当下诸多的舞剧创作中脱颖而出。我重点想提的是“期望”“奋斗”和“爱”这几个关键词。它们构成了该剧的叙事逻辑,也构成了该剧颂扬的当代主体的心理和情感结构。这是与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同构的当代人的心理结构。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并逐渐融入全球化的40年也是中国人逐渐打开视野,憧憬富裕和幸福的40年。无论是忙于工作,疏忽了家庭的父亲和加入出国大潮的儿子,还是想带着学生走出大山的儿子女友,都体现了现代蓝图所描绘的进步梦想。因此,期望和奋斗的主体成为本剧着力赞美的对象。这种昂扬向上的当代人形象尤其在每段开头的大群舞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这几段群舞构成了整个剧的整体意象和基本情境。它将改革开放扑面而来的各种机会和潮流,现代性特有的流动和人的心理之潮融为一体,并通过群舞整体向上的跳跃动作以及满怀期待的姿态和运动不断强化。
另一个关键词是“爱”,即亲情爱情的情感线索更是可贵。它一方面构成了舞剧叙事的戏剧张力,推动剧情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予这种奋斗主体以人性的丰富和温度,甚至带来更多思考。我认为这是本剧还可以深挖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