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昭、黄景春(代领)、杨阳、苗瑞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山花奖是民间文艺界长期营造的文化品牌,是中国民协学术立会传统的持久体现,也是民间文艺界最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现平台。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自1999年颁发以来,在民间文艺界影响深远,每一届评奖都牵动着民间文艺界整体,吸引整个民间文艺界的注意力,其学术影响力长盛不衰。山花奖形成的这一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学术追求矢志不渝,学术传统长期坚持,深入人心。
学术立会是中国民协自成立起就明确坚持的优良传统。中国民协成立于1950年3月底,最初的名称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就明确了“广泛地收集我国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文艺资料,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这一目标作为研究会的根本任务,分别制定了五年、十年工作规划。周扬同志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成立民间文艺研究会,是为了接受中国过去的民间文艺遗产……今后通过对中国民间文艺的采集、整理、分析、批判、研究,为新中国新文化创作出更优秀的更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来。 ”成立大会通过《征集民间文艺资料办法》明确了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人文理念、科学方法、发展路径,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艺活动定下基调和规范。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了“全面收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任务,可以说,这十六字凝聚着民间文艺界对协会的基础工作、核心价值的共识,也成为协会的学术标识。
这一学术立会的传统,可以上溯到五四时期收集民歌运动以促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更应该是对延安时期以鲁艺为代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广泛开展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精神的再发展。民间文艺界充分认识到民间文艺的人民性和民主性本质,强调要深入田野、深入基层去收集民间文艺,科学地整理和研究民间文艺,更力求把民间文艺资源化为新民主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雄厚基础。我理解,人民性、田野性、科学性构成了中国民协学术立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民间文艺事业永远面向人民群众,永远立足于田野基层土壤,永远在科学观念和方法的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并以此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今天,回顾自1999年开始第一届山花奖评奖以来,获得山花奖终身成就奖、成就奖和各类(包括优秀学术著作、民间工艺、民间艺术表演、民间文学创作以及曾经颁发的民俗影视音像、民间广场歌舞)获奖作品,我们看到,民间文艺界的泰山北斗都在获奖者之列,钟敬文、董均伦、贾芝、姜彬、肖崇肃、袁珂、康朗甩、居素普·买买依、刘德培、刘魁立、宋兆麟、乌丙安、刘锡诚、吕胜中、段宝林、张振犁、刘守华、郎樱、仁钦道尔吉、降边嘉措等等;一些奠定了中国民间文艺学术基业的著作《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播谷集》《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 《中国民俗学》《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比较故事学》《玛纳斯论》《江格尔论》《格萨尔论》《中国原始艺术》等,都是民间文艺研究界的经典著作,学术史上的必读书目。翻阅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者和作品,无异于在翻阅一部中国民间文艺学术史,你翻阅着、体会着,便对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史了然于胸,便对前辈们提出中国民间文艺领域的基本命题、解决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及其思路悠然心会,你也会对老一辈及其坚守民间文艺阵地的继承者心怀敬意。山花奖的名单,叙述的是中国民协树立的民间文艺学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千百年传承的优秀文化的现代精神。
今天,重温中国民间文艺的学术发展历程,重温中国民协主持的民歌收集整理、“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三套集成编撰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撰项目,反思山花奖20多年的历史,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责任和使命重大,不仅因为民间文艺本身这一学术事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这一代学人来赓续传承,还在于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做出有益于中华民族并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民间文艺成果,才能称作真正名副其实的天下公器,这一目标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目标,也是山花奖的最高目标。
(邱运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