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研究、神话学研究领域的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神话体系,更不存在创世神话体系,每当提及神话研究,就往往会‘言必称希腊’,这不仅有违中国创世神话大量存世的客观事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反映创新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说起创作《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的初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宪昭说。正是有这方面的担心,王宪昭才坚持着对中国创世神话母题领域的研究,写成了这部400多万字的著作。
王宪昭也凭借《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于2019年12月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全面系统梳理了中国十大类型神话母题数据,集中呈现了中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传统,积极创新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文本检索路径……神话数据可为当代文化创作提供便利资源,索引体例与其他多种学科预留开放性接口,母题编目为人文学科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这是对这部著作最中肯的评价。
其实,早在2003年,王宪昭就开始将中国创世神话母题作为研究对象——这一年,王宪昭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博士学位,他的学术兴趣“落地”到了创世神话母题上。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王宪昭下决心要通过具有关键词功能和数据检索功能的“母题”来呈现自己关于中国创世神话的研究,“它有利于中国56个民族的创世神话的关联性建构及其知识图谱呈现”。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宪昭开始对历代文献、口头文本、文物古迹以及民俗传统中的各民族神话进行拉网式采集,并对搜集到的神话进行梳理,辨析其中的创世神话以及包含创世叙事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王宪昭采集到了两万多篇各式各样的神话文本。王宪昭说,做这样的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特别是数以万计的母题界定与编码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面对这些资料,王宪昭对文本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进而提取母题、进行母题分类,并进行母题层级编码。
为了搜集到第一手资料,王宪昭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神话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实践性,只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活的形态中才有很好的生命力;与此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的民族地区,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生产生活方式相对传统,保留下来许多鲜为人知的活态神话。”王宪昭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对40多个民族采录了第一手资料。“走进民间,才能更真切体会出民间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捕捉到更真实的学术信息。”
获得山花奖之后,王宪昭将自己的下一个学术目标定在了“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未来我将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方法为重点,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十大类型神话母题数据,深入分析中华民族神话资源的内容与结构,集中呈现中国各民族优秀神话的整体面貌,全面揭示中国各民族神话母题的内在逻辑和文化精神。”王宪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