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也“疯狂”
作者:本报记者 尹德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唐俑化身“唐宫小姐姐” “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视频截图

  一群头梳高髻、面化“斜红”、身着华服的“唐宫小姐姐”,手持乐器翩翩起舞,她们体态“丰腴”,却又不失灵活,宛如从古风古韵的仕女图中走下,又仿佛从金碧辉煌的大唐宫殿走来,穿过由莲鹤方壶、贾湖骨笛、 《簪花仕女图》 《捣练图》等文物作为背景的舞台,又“溜”进洛阳应天门、清明上河园等名胜古迹,不仅让观众惊呼:这是什么神仙节目?再来亿遍!更让文物“活”了过来,蹿红“出圈”。

  这些文物是什么?

  在《唐宫夜宴》与“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中出现的大多是出土、收藏于河南或与河南相关的文物。据《唐宫夜宴》编导陈琳介绍,“唐宫小姐姐”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唐三彩和伎乐俑,如河南博物院的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群、洛阳博物馆的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组俑等。她们是谁?伎,《说文解字》解释为“妇人”,后来成为靠歌舞来立身的女子的代称,伎渗透到了唐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宫廷有宫伎,官府有官伎,店铺有商伎。官伎指的是在宫廷中专门为皇帝表演舞曲的乐伎,她们代表着唐代歌舞的最高水准,念奴、何满子、米嘉荣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宫夜宴》上跟随“小姐姐”一起出场的还有阵容强大的“道具天团”——文物典藏,如书画界的“老网红”《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反映古代美人风貌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树下美人图》,以及显示独特叙事风采的《明皇幸蜀图》《备骑出行图》《侍马图》,这些画卷徐徐展开,与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贾湖骨笛、妇好鸮尊、莲鹤方壶一起展示它们的古韵风华。在“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中,一声千年骨笛音将唐俑化身的“唐宫小姐姐”惊醒,仿佛褪去周身石化的历史,她们“复活”后好奇的眼睛在沉睡的文物间逡巡,目光掠过武则天金简、张盛墓出土彩绘乐伎俑、三彩马及牵马俑、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钧窑天蓝釉荷叶花口瓷瓶,舞步在四神云气图、云纹铜禁、青铜神兽、鸳鸯尊间挪移,在彩绘陶百花灯、白虎星座画像石前驻足观赏,与彩绘陶幞头胡俑、莲鹤方壶互动逗乐……短短数十分钟,将河南博物院的精粹尽收眼底。

  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贾湖骨笛,它们出土于河南中部淮河上游流域的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长约二十厘米,一面排列着七个整齐的小圆孔,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阶的乐曲。出土的骨笛中品质最好的两支被誉为“绝代双骄”,分别以“小鱼儿”和“花无缺”命名,前者在河南博物院“站岗”,后者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仓库。

  妇好鸮尊是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中的青铜器,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鸟形铜尊,因器身口内壁铸有铭文“妇好”而得名,鸮尊生动的造型,配以蝉纹、饕餮纹、盘蛇纹等繁缛的纹饰,整件器物显得威严狞厉,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妇好为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将,考古学家李济的《安阳》中记载:妇好曾作为统帅,取得了一场奠定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之战的胜利;鸮即猫头鹰,在古代中国,猫头鹰被视为战争之神,曾为图腾,是“战神”的象征;尊则是一种盛酒礼器。《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许多考古学家认为,司母戊大方鼎是青铜时代留给我们的第一“祀”器,妇好鸮尊则是第一“戎”器。

  何以“出圈”?

  将文物“活化”为人物,贴近生活且真实可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原本陈旧、褪色的唐俑化身为一群俏皮可爱、玩耍嬉闹的“唐宫小姐姐”,她们在水边梳妆打扮,在“上班”的路上交头接耳,“夜宴”开始后又立马表情庄严肃穆“严阵以待”,让观众在这群盛装出行的“小姐姐”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众多切换的文物背景中,“小姐姐”是联系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人们在梦回大唐的过程中,照见的是现代人相仿的生活,真实生动、活灵活现,以创新的手法抹去时间遗留的灰尘,展现出历史风韵与独具魅力的大唐文化。以此为基点展开联想,或许不久的将来“兵马俑小哥哥”就C位出道了也未可知,还有将各种动物形象的文物聚集起来,用拟人的手法,让它们讨论环保话题,相信也很有看点。

  坚定文化自信,用文物以小见大,激发国民“共情力”,满足了当代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心理预期。从《唐宫夜宴》爆火“出圈”不难看出,国民不缺文化认同感和审美力,中国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从唐妆“斜红”到融入唐三彩元素的舞服,再到唐代的乐器舞曲,无一不在引观众入境,继而将盛唐景象与当下时代发展呼应起来共情通感,唤起沉积在人们内心的自豪感;而当一幅幅传承千年的古画和一件件凝聚先人智慧与心血的器皿被巧妙地搬上舞台,不需要主持人“推波助澜”,也不需要刻意修饰,它们就是美的。

  文物与多元艺术表达的跨界合作,“再媒介化”的宣传渠道拓展,科技助力功不可没。《唐宫夜宴》的前身《唐俑》曾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当时并未掀起波澜,仔细对比后不难发现,在科技的助力下,文物与舞蹈、音乐等艺术的跨界合作,为彼此相互赋能,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唐宫夜宴》和“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用“5G+AR”的技术,将舞蹈元素呈现置放到文物组成的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环境中,钩沉出恢弘的唐代乐舞文化,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再媒介化”是指大量原本以传统媒介为载体的内容被加工成新的媒体形态,大规模地搬运至新的媒体介质中,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得益于此,文物走出了博物馆,脱离了书籍,更便捷地出现在大众眼前,并以网络视频为传播途径不断扩展受众面,或许有一天可以达到老幼咸宜,无“圈”可“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