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制作技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紫砂陶制作技艺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了空前的繁荣。紫砂陶制作的传统工艺技术在承传中更加精益求精,各家各派的制作技艺也都有所丰富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众多不同年龄段的专业人才。
中年的紫砂制陶艺术家是最富活力的专业群体,他们都是经过三十几年的历练,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技艺作风是严谨的;对于紫砂文化传统的认知,在通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领悟;紫砂艺术的创新设计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各自的风格特点都已经日趋成熟,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季益顺就是中年紫砂制陶艺术家中突出的一员,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造性的设计思维,预示着他的良好潜质。
季益顺的紫砂陶制作工艺技术是精湛的。早年他在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的指导下,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再加上他对技艺的敏锐理解,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紫砂工艺技术,对紫砂艺术传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知,为他在紫砂艺术领域的创新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工艺技术的认识是比较客观和冷静的,认为工艺技术不是静止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应该为体现创新设计所用,不应停留在纯熟的水平上而止步,应该追求的是全面和精到,“艺术地把握技术” ,准确而适度,把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紫砂作品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的紫砂作品有多种类型。他既能够设计制作筒洁概括的几何形体类的“光货” ,充分显示着挺秀、严整和自然天成的生命力,给人以饱满和充实的印象。他更善长设计制作象形取意的自然形态的“花货” ,而这种类型的作品,也多是以“光货”作为造型主体的基本型,再加以选择人物、动物或植物等不同题材的纹样作为装饰,构成了丰富多样与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他制作“花货”的装饰和构件的塑造能力,可以和象牙雕刻、石印治钮以及琢玉錾铜的工艺美术家比肩。多种自然物象经他的巧思精制,表现出细致入微和生动自然的意趣。应该说他谙熟“光货”和“花货”两种不同类型的紫砂工艺技术和艺术特点,并且在二者之间拓展出一片园地,创造了个人作品的风格特点,并且获得了丰收。
季益顺的紫砂艺术作品是以“花货”而著称的。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很和谐的视觉效果,造型自身装饰性的形成,是在功能效用和材料技术整合的前提下统筹的。用塑造手法处理的浮雕装饰纹样和圆雕装饰构件(如盖钮等) ,题材和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进行装饰的理念却是始终明确的。他把握紫砂装饰的原则是从整体效果出发的,是装饰与造型融为一体,自然而协调,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更无繁冗堆砌的弊病,始终本着适可而止的信条,因而才会让人感到恰如其分。在装饰处理方面,能够灵活地把握好这一点,确实是不容易的,需要经验,也需要判断,更需要造型与装饰方面的修养。
季益顺的紫砂艺术作品的装饰突出特点是筒洁精练,确实做到了“惜墨如金”、“以简胜繁”。他根据不同的造型样式,处理装饰题材和装饰构图。装饰纹样的繁简和尺度,始终得到适度的控制,留下足够的空间来衬托纹样,给欣赏者留有舒展的天地,显示出形体的造型变化,借以表现紫砂材料的质地美。
一种紫砂风格的形式,特别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风格出现以至成熟,必然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加工制作程序,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系统的工艺思想。季益顺的这种工艺思想的形成,最初是由一般性操作来适应不同作品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进而根据不同作品的特定要求,逐渐变化和演练,形成适应各种特殊要求的技艺特点,以及方式方法和程序。他的工艺技术的艺术表现是在继承、发现、发展和补充中逐渐推进的。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讲到,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成为理智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手工艺的出品” 。
季益顺掌握紫砂的技艺无疑是纯熟的,但他能够艺术地运用工艺技术,更是难能可贵的。从他的紫砂作品中可以充分地看到,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为艺术设计构思服务的。如果说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那也正是因为他能恰到好处地体现造型和装饰的艺术特点,准确地表现设计意图。紫砂陶制作技术既是匠师们技能的物化,又是他们审美观念的体现与创造,在这里技术和艺术是融合在一起的。工艺美术领域中“技艺相同”的观点,正说明紫砂陶制作工艺不仅限于匠师们的劳作与技巧,并且也包含着他们创造美的意愿与技巧。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他从不忽视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从整体构成到细部处理,都蕴含着作者的情致,正如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的,是在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
关于季益顺的紫砂创新设计,有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是1989年在日本多治见市举办的第二届美浓国际陶瓷器展览,季益顺的作品名为“环食奇光”的紫砂茶壶入选参展。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最早参加国际陶瓷展览。当时我正在岐阜高山市国际工艺学院讲学,该校陶艺学科教授井上耕一先生去多治见市送交参展作品回来,他看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印象最深的一件是“红色陶器提梁壶” ,已经入选展览,井上耕一先生的作品也入选了,很高兴。他带来中国陶瓷作品入选的消息,向我表示祝贺,并在教室的白板上画出“红色陶器提梁壶”的图样,画完之后自己就笑了,说画得不像,原作很漂亮,工艺制作非常精致,日本陶瓷艺术家很难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我就很自然地想到季益顺的紫砂提梁壶,因为在这之前,我见到过这件作品,印象很深,后来在展览会出版的画册中刊出了这件作品,井上耕一先生的消息得到了证实。
回忆当时,季益顺还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但已开始表现出在工艺技术和创新设计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此后,他不断有新的优秀的壶艺作品问世,同时还写出了《壶艺创作随想》的专业文章。
季益顺经过数十年的工艺制作和创新设计实践,从学艺成长到成熟,取得突出的成绩,确实像张守智教授对他的评价,“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工精艺湛。在当代紫砂同仁中,独辟蹊径” 。如今他,再没有青少年时期学艺求索中的踌躇与彷徨,在专业实践与思考中将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