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野风——野夫
栏目:版画先驱
作者:王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救救孩子——鲁迅(版画) 野夫

  像一匹铁马在榛莽中耕耘在野风中呼啸而过……

  野夫(1909 ~ 1973) ,原名郑毓英。1909年生于浙江乐清县岭村。1928年至1932年先后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就读。很早就受到左翼文化思想的影响,也是最早与鲁迅保持通信的幸运者,1930年就聆听过鲁迅在学校的演讲。1933年在创办“野风画会”时曾邀鲁迅到画会座谈演讲。1935年鲁迅在给野夫的复信中写道:“顷收到来信并《铁马》版画一本,谢谢。 《卖盐》也收到……我觉得木刻之在中国,虽然已颇为流行,却不见进步。有些作品其实不该印出来的,而个人的专集尤常有充数之作。所以我想倘若有一个团体大范围的组织起来,严选作品,出一期刊,实有必要且有益。我希望‘铁马社’能做这工作。 ”

  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们正是按照鲁迅的教导去做的,而野夫则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是一位忠诚践行鲁迅精神的拓荒者。

  1936年鲁迅去世后,野夫与力群、江丰、陈烟桥等人成立了“上海木刻工作协会” ,在宣言中提出“斗争——与黑暗和强暴相搏斗” ,号召木刻工作者加入到“这神圣的伟大的救亡运动中” 。

  野夫是一个实干的组织者,在上海美专就加入“一八艺社” ,后来与江丰、温涛、沃渣等人相继组织了“铁马社”“春地美术研究会” “野风画会”等木刻团体。出版了《铁马版画》等刊物,由野夫任主编。1928年至1936年间是野夫木刻创作的黄金期,创作了大量木刻,除了《囚徒》《五一大游行》 《黎明》等独幅木刻外,他还创作了连环木刻画,最具代表性的《水灾》(20幅) 、 《卖盐》 (36幅)这些作品被鲁迅看好,送往法国巴黎、苏联莫斯科等地展出,并广为出版传播,在各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中国新兴木刻首次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野夫对连环木刻画的偏爱来自于比利时黑白木刻大师麦绥莱勒,麦氏的无字连环木刻画享有盛名,是世界版画的经典。野夫同样赞赏麦氏的黑白木刻连环画,采用连环画木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野夫除了《水灾》《卖盐》这两套连环木刻画外,在1944年他又创作了《中国合作运动史木刻画集》 ,这套连环画从封面到内页共47幅,可谓洋洋大观。 “以图写史”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属罕见,这种形式让广大读者一目了然,尤其对当时中国文盲较多的状况而言,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文化启蒙教育。

  野夫在上世纪40年代又进入了一个创作高产期,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 《泛区难船》 《贫苦的人们》 (又名《街头行业》 ) 、 《抢棉花》 《流动铁工场》 《挂彩归来》 《角斗》 《看他们飞到哪里去》 《胜利前夕》等。我对野夫的《穷苦中的人们》尤为喜爱,他把底层各行业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在一个画面中,既生动有趣,又给人们一种心灵的震撼,为黑暗旧中国底层受苦的一群人发出愤怒的呼喊。

  野夫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实干家。1939年,他回到浙江丽水的那段时期是他艺术人生中的一个亮点。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木刻函授班” (简称“木函班” )中。“木函班”培养出上百位木刻学员,为培训学员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当时除了与学员保持书信函授,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木刻丛书。黄永玉在回忆那段“木函班”的日子还记忆犹新,十分感慨,对他自己的成长“起着一生重要的作用” 。

  同年,野夫与金逢孙等人出资在永嘉创办了“浙江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 (简称“木合社” ) ,从浙江地区发展为“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 ,仅仅在1943年就生产出木刻刀2000盒,每盒有圆口刀、方刀、斜刀、三角刀等各种配套,同时还生产木刻板、木刻箱、磨刀砂纸、油墨、拓印纸等工具材料,供应全国的木刻工作者,为抗战木刻运动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木函班”与“木合社”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的一大创举。

  1946年,野夫与李桦、陈烟桥、王琦、杨可扬等人共同筹办了规模宏大的“抗战八年木刻展” ,又共同主编《木刻艺术》 。原“中国木刻研究会”改编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野夫成为驻沪协会的负责人,直到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野夫曾在上海军管会文化处工作,后调至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总务长兼秘书长, 1953年调至北京中国美协任副秘书长,1960年又调至中国美术馆保管研究部门工作。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他仍坚持木刻创作。上世纪50年代,他创作了一批鲁迅题材的作品,《鲁迅先生像》 《鲁迅在厦门凭吊郑成功卫国城堡遗迹》 《救救孩子——鲁迅》。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了一批《反美风暴》木刻组画和《约翰逊怎能不发愁》木刻组画,用他的刻刀为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事业发声呐喊。

  野夫一生甘于默默奉献埋头实干,在中国美协任副秘书长兼会员工作部的工作,勤勤恳恳,在实际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没有一篇是空谈的套话,充分体现他作为一位实干家的本色。

  我特别欣赏野夫在《点缀集》自序的那几句话: “为了继续这永远不能放松的事业,为了坚持着自己应职守的岗位,为了要向许多友人告白——野夫还活着!干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