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文物精品展“契丹印象”
栏目:看展览
作者:博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提到契丹,你会想到什么?是《天龙八部》里英雄气概的萧峰,还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是澶渊之盟,还是草原丝绸之路?即日起至10月2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带领观众感受大辽帝国的草原文明,领略“契丹印象” 。

  契丹世代聚居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西辽河上游地带,属于东胡后裔,唐朝末年开始在北方草原崛起。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于北方草原逐步统一契丹各部,公元916年按照中原制度登基称帝建国,号“契丹” ,后改国号为“辽” ,后世多称其为辽代或辽国。这支强大的草原民族建立的大辽王朝,融合了众多民族于一国,拥有自身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曾雄踞中国北方200余年,与五代十国及宋朝长期对峙,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展览分为“草原帝国”“幽幽文明”“多元兼容”三部分,展出吐尔基山辽墓、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沟贵妃墓、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文物类别多样,包括金银器、铜铁器、陶瓷器、漆木器、丝织品以及玛瑙、琥珀等多种质地。文物级别高,珍贵文物达11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6件/套,陈国公主面具、驸马琥珀璎珞、双凤戏珠纹鎏金捍腰、鎏金高士图银杯、彩绘贴金七佛木雕法舍利塔等重量级文物皆悉数到场。文物级别之高、品类之丰,为近年来同类展览之少见。

  “草原帝国”通过鸡冠壶、马具、捺钵用具等,重点展示契丹民族转徙随时、朔漠穹庐以及马背民族的游牧文化特色,同时展现辽颇具特色的四时捺钵和五京的政治制度。“幽幽文明”通过服饰类文物、文房用具、佛教文物以及著名辽墓出土文物等,展示辽在服饰配饰、文化娱乐、佛教信仰和厚葬习俗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多元兼容”通过陶瓷茶具、金银器、玻璃器等,展示宋辽交往,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化互通的历史,以及辽在草原丝路上留下的深刻印迹。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充分利用数量丰富的辽代壁画营造形象生动的展厅氛围,并辅助展示和说明文物,以达到“图像和文物互证”之效。同时,展览有效运用三维技术进行重点文物的辅助互动展示,并结合动画、纪录片等多媒体手段生动诠释有关主题。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铜镜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妆奁盒,盒内黑色漆胎,外以鎏金嵌宝石錾花银箔包镶。整体略呈曲角四方体,与内置铜镜造型相合。外表以镶嵌的玉、玛瑙、松石以及金银器錾花、锤揲等技术组成各式精美、华丽的图案纹饰。盖表图案寓意铜镜的镜钮、钮座以及镜面纹饰,构思精巧,装饰繁复。盒盖内镶有一层银箔,其上鎏金錾刻“庭院赏乐图” ,描绘墓主人生前场景。盒内放置飞凤纹四曲铜镜一枚,镜面分别阳铸“李家”“供奉”铭文。

石雕契丹男、女侍俑
辽代(916-1125)
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乌拉苏木白音罕山韩匡嗣家族墓地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契丹男、女侍俑为陪葬用人偶。双俑低眉顺眼,男侍双手置于前,女侍双手捧一浣巾,表现契丹人风俗习惯与服饰艺术。韩匡嗣家族是辽代第一个赐姓耶律的汉官家族,地位显赫。韩氏家族墓地出土契丹人俑,体现了韩氏族人对契丹文化的吸纳。

驸马琥珀璎珞
辽代(916-1125)
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契丹人崇尚琥珀,这套璎珞出土时位于驸马颈部,反映出辽代高级贵族对琥珀璎珞的喜爱。这套璎珞并不适合日常佩戴,应用于某些神圣和重要场合。璎珞由5小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 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内串69件,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