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言摘登(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用电影艺术形象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城历史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看这个片子有一种解密感,了解到创建城市的过程。

  另外,影片对太行山的形象展示很有特点。之前有很多拍太行山的片子,展现的大多是太行山的高耸和险恶,但这部片子不一样,它把太行山拍得很有层次、很有文化意蕴。

从内涵来说,有两点对现实很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一是影片如实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城市的经历,凸显了阳泉人民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对革命的胜利,对支援西柏坡、支援党中央、支援石家庄作出的贡献。二是影片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初心,让人民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该片的拍摄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 ,第一个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一个地区也是如此,所以每一个地区更应该考虑引领本地的人民讲清楚本地区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传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任务。

运用大众化的电影形式把它讲清楚就是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阳泉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自觉地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如果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有这种自觉意识,将有鲜明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展现,那么中国文艺必将百花齐放。电影艺术不能总盯着票房,更应注重精神效应和社会效益,要相信人民终究需要有精神高度、有文化内涵、有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铁血阳泉》站位很高。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包围城市到走向城市、管理城市,面临着哪些问题,这部影片基本上都涉及了。影片除了政治站位高,艺术上也很讲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铁血阳泉》塑造的人物个性都很鲜明,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创作者把控得很好。几对人物的关系,如刘水河和莲凤、任功和兰子兄妹的关系等,决定着影片的故事走向,导演和编剧对情节设计动了脑筋,有不错的呈现。创作者对电影手段的运用也很到位,影片音乐是地道的山西味道,画面也很美。这是一部很好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城市初期的党史教材,也是影片编创人员精心打造、阳泉人民共同参与拍摄的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一部文艺作品,真正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功。

  ■路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影片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内容密度相当大,但是剪辑衔接转折得非常自然,使影片内容具有耐看性,特点是不平淡也不拔高,体现历史的充实本色,这在地方主题性作品中很难得。影片作为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在艺术表现上很有感染力和创造力。首先故事讲得好,一方面整体上呈现了很好的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是情节结构上充分构造了故事的曲折性、悬疑性,有很多悬疑片的特点。同时影片又把曲折的故事性和一种非常充沛的革命抒情性、民间艺术的天然魅力完美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表现了党和人民的亲密感情和革命者之间深厚的亲情,多个场面令人动容,也实现了影片在紧张中的曲折有致。影片也给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如何产生更多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好作品,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