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问答》 细川护熙
花半日客 细川护熙
汉字及其书写方式在历史上对日本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直至今日,书法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11月14日至12月15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库理事长细川护熙,日本驻华临时代理大使植野笃志,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中国国家图书馆理事长韩永进等出席开幕式。
细川家族代代都对中国的文化以及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景仰,并保有学习汉字的传统。细川护熙自幼受汉籍熏陶,在陶艺、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颇深,他曾多次追寻典籍中的诗文典故,遍访中国的山川古迹,以一位日本文人的视角,将自己的旅行见闻融会于心,述诸笔端。
“我从小亲近汉诗文,长大成人后又被水墨画的深邃世界所吸引。我开始大量进行书法创作是45岁后,那时我还在担任日本熊本县知事。后来逐渐有人求我的书法作品,随着动笔的机会增多,我对书法的兴趣不断深化,退出政坛后便一直在汤河原家中的‘不东庵’里,以随心书写喜爱的文字、词句为乐。 ”细川护熙儿时习字以临王羲之、颜真卿为主,成人以后又临黄庭坚等。他认为字如其人,空海、大灯、一休、白隐等日本高僧历尽严格修行最终大彻大悟的字迹,其间的韵味深深吸引着细川护熙,对他影响深远。最近,细川护熙在创作水墨画,感受古人所说的“诗书画一体” 。“不囿于常识、遵从自己的感性来自由创作的乐趣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细川护熙说。
本次展览用通俗的语言和多样的展陈形式展现中日两国跨越时空、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基因,以书法见出中日两国文化的水乳交融。正如下面的诗歌、禅语作品以及细川护熙的解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诗20首是我最喜爱的汉诗之一。 ‘其五’一首吟咏远离人烟的闲寂庵居生活,其中虽无一酒字,却香气馥郁,令人赞叹。 ”
寒炉深拨炭,孤灯更不明。寂寞过夜半,唯闻远溪声。—— “这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托钵僧良宽的诗句。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认为无限追求简约生活的良宽依旧代表着我们应该回归的灵魂故乡。 ”
蓬莱—— “虽然任何人都会期望一游仙乡,但地球上根本不会有长生不老的理想国。就算果真有这样的仙境,那也只能向我们各自的心中去寻求。 ”
苍蝇—— “这个词出自我的始祖细川赖有的兄长,也就是室町时代的管领——细川赖之的诗《南海行》 ,诗中将群集在权力周围的亡者比喻为‘苍蝇’ 。 ”
……
从陶渊明的《饮酒》 、张继的《枫桥夜泊》 、柳宗元的《江雪》等晋唐诗词,到佛家禅语如《色即是空》 《莫妄想》等,从中国古典情致到日本典故,处处体现着细川护熙深厚的汉学底蕴、文人逸气和中日文化的交织融合。“如今当我思考何谓心灵之友时,脑海中总会浮现‘诗、书、画’三个字。朗诵诗文,观赏先人的书画自然有极大的乐趣。希望这次书法展能对中日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细川护熙说。
与常见书法展不同,此次展览的很多作品用纸独特。细川护熙介绍,关于书法用具,他的祖父和父亲对文房四宝样样讲究,而他特别执着于纸张。“一开始是写在普通白纸上,再请人装裱,但这样终究不能令我满足,近来我开始使用染有底纹的纸张,并在诗歌、词句意境相合的用纸上找到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的乐趣。 ”比如为展现《枫桥夜泊》一诗意境,细川护熙选择了黑纸白墨进行书写。他说: “在我看来, 《枫桥夜泊》这首吟咏寒山寺的诗歌,与其用白纸黑字,不如改为在黑色特别是带有古旧感的黑褐色纸上用白墨写来得有趣,我也一直在找寻这样的纸张。现实中的枫桥与我在脑海中想象出的汉诗意境有所不同,但我尝试体会张继的心境,完成了这幅作品。 ”寻找合适的纸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纸张的相遇可遇而不可求。为寻觅心仪纸张,细川护熙经常光顾各地纸店,旅行时发现的古朴泛黄的纸张,在北京的古董街上找到的古纸……这些成为细川护熙书写的载体。至于笔,细川护熙说,有时会取扫帚的一束或是用庭院里芒草的穗子等作笔毫,以此来寻找独特的味道。
细川护熙长期以来矢志不渝投身于中日友好事业,对推动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6月26日,细川护熙代表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无偿捐赠36种4175册珍贵汉籍,其中包括中国失传已久的唐代政治文献选集《群书治要》五十卷。中国国家图书馆已将这批珍贵汉籍设为专藏,在恒温恒湿的善本库房中妥善保管,并向读者提供原件阅览服务。其中《尚书正义》 《十八史略》 《群书治要》《御制圆明园诗》 4种汉籍均已影印出版。饶权表示,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永青文库捐赠的代表性汉籍专题展出,明后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还将举办细川护熙艺术创作展和永青文库收藏展,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增进中日友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