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展品丰富多彩
近日,由新疆文联、新疆民协主办的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举办。“这件维吾尔族妇女日常穿着的紫色艾德莱斯绸长裙,距今有着180多年的历史……”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新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新疆民族服饰巡展在新疆是第一次,历时两个月,它带着各民族居民的期待和渴望,每到一地场面都十分热烈。新疆文联党组书记张新生说:“此次从头衣、体衣、足衣、配饰四方面展出的166套长期生活在新疆的13个主要民族的传统与现代服饰,对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
中国民协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民协主席马雄福表示,服饰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人们认识一个民族,首先就是从服饰开始的。新疆民协从2015年开始进行项目的筹备,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通过服饰了解新疆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风土人情,了解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今天是长期以来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的结果。
服饰征集:不遗漏一件珍宝
本次巡展分为13个单元,所展出的每一件服饰都承载着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层底蕴,担负着传承与发展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使命。而这一件件服饰从征集到展出,浸透着新疆民协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心血。
自项目在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后,新疆民协将工作人员分派到南北疆各地,广泛征集各民族特色服饰。为了保证展出质量,新疆文联党组在特色民族服饰的搜集上做出新的部署:加大搜集、征集力度,不遗漏一件珍宝。
负责在哈密征集服装的新疆民协副主席玉素甫·依莎克来到了当地收藏家买买提·素皮家。买买提·素皮从民间收藏了一批带有明显的维吾尔族特色的服饰,其中一件龙纹女性袍服是清朝初期当地居民的衣物,这件袍服不仅集哈密维吾尔族平针绣、镂空绣、钩针绣等刺绣针法为一体,还吸收了中原文化特色,沿衣领绣有《西厢记》人物故事,是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买买提·素皮对这件袍服十分珍惜,不轻易外借,但他被新疆民协全心全意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力促社会团结发展的精神打动了,无偿将袍服借出,还无偿出借新疆民协工作人员初步挑选的40余套极具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的服饰。
在和田地区的于田县,新疆民协工作人员征集到了直径只有三四厘米的维吾尔族小花帽;在阿勒泰布尔津县,工作人员向哈萨克族毛编技艺传承人库丽斯亚·哈吉拜征集到了能真实再现游牧民族生活特点的厚实、笨重、防寒的驼毛外衣;向伊犁的锡伯族居民征集到了帽檐用兽皮绲边,后垂飘带,被称为“坤秋帽”的锡伯族传统棉帽……
为了体现巡展的权威性、全面性,工作人员在无法征集到相应实物的情况下,从翻拍的各种民族服饰老照片中挑选出十几套,请专业人员缝制。新疆民协把征集或定制的千余套服饰集中在一起,请来各民族的专家学者,从款式、色彩、工艺等方面一一进行精心评选,最终选出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新疆13个民族的166套服饰,从头衣、体衣、足衣、配饰四方面,推出一场盛大的服饰文化大餐。
服饰文化:凝聚起一种力量
此次巡展展馆之一吐鲁番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仅有的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哈密将巡展安排在哈密博物馆;克拉玛依将巡展安排在当地文化宫,观众每天都达四五千人以上。“通过服饰展,我们想告诉大家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多样性,让大家通过服饰文化来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民协副主席柳文喜说。
为了让服饰“说话” ,新疆民协两位最年轻的工作人员——樊星和吉帕尔古丽·杜力坤不仅结合各民族的风俗风情及所展出的服饰特点撰写了讲解词,还以生动的现场讲解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为巡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展区,陈列着一顶红白相间、工艺精湛的帽子。这种帽子顶子加帽穗,系有圆形银钱、钥匙等装饰物,重达二三公斤,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珍宝。柯尔克孜族流传着一种习俗,那就是女孩出生后,母亲就开始用长长的红布为女儿缝制帽子。红布越长,象征着家族越富有;帽子上的装饰越华丽,象征着母亲对孩子越疼爱。
在乌孜别克族传统服饰展区,一件用艾德莱斯绸制作的连衣裙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乌孜别克族姑娘天生爱美,会打扮,爱穿艾德莱斯绸连衣裙,衣裙上往往绣着五彩缤纷的花纹和图案,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有时,还在连衣裙的外面加穿绣花衬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显得秀雅不俗,别具风采……
“这些服饰不仅带给我一种难言之美,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服饰之间的区别。以前我们演出时,把塔塔尔族的服饰当作维吾尔族服饰,现在想来,都是自己对新疆各民族服饰了解太少造成的。 ”哈密民族舞协会会员赵健芬说道。
在留言本上,一些观众发自内心地留下了“深感震撼”“超级棒”等字样。
服饰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款式、图案、工艺、色彩等,更有蕴含其间的历史、文化、风俗风情等深层次涵义。此次巡展全方位地提高了观众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认知和鉴赏力,充分发挥出文艺工作在培根铸魂、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