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英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清代末年,因工具改革,由“剪”变“刻” ,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2006年,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蔚县剪纸第三代传承人,今年两会周淑英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进京,提交希望能在蔚县修铁路的议案,“交通的便利能带动周边市县的经济,希望能将蔚县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城市,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感受蔚县剪纸的魅力。 ”她说,剪纸就是我的生命,为了传承剪纸,我45岁才结婚,剪纸也是我全部的情感。
周淑英先后任河北省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当你翻看周淑英的剪纸时会惊叹于那些姹紫嫣红、绚丽缤纷;祥龙送福、百蝶飞舞;多姿多彩、鬼斧神工。周淑英的父亲周永明因为聪明好学被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收为嫡传弟子,成为蔚县剪纸第二代艺术大师。受家庭环境熏染,周淑英从小就深深地爱上了剪纸, 9岁时开始自学。周淑英兄弟姐妹7个,排行老五,父亲极力反对她学剪纸,因为这门手艺传男不传女。父亲一次次把她的画撕掉,她却执拗地一次次重新来过。几年的“斗争” ,父亲看她这么执著,决定把这个手艺传给她,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不能早婚,不可传于外姓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不行。周淑英对记者说,她现在已经55岁了,她的孩子才8岁。
为了将剪纸学好,在父亲言传身教和指导下,周淑英忍常人所不能忍,不断成长进步,很快便成为一名优秀的剪纸艺人——22岁即在京津举办剪纸展。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代表河北省妇女进京参加“百名女巧手大奖赛”并喜获优秀奖,为大会制作的会徽剪纸被选用在北京巨型宣传画上。成名之后的周淑英,不甘心止步于此,满怀求知欲望来到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研究室进修学习,毕业后成为该院专讲蔚县剪纸的客座教授。其上学期间创作的饱含中华古老民俗传统的代表作品《生命树》曾轰动一时,她还被全国和省妇联命名为“双学双比女能手” ,创作的5套21种剪纸作品也在北京博物馆展出。之后她的作品连获国际、国家、省级奖项20多个,发表作品100多幅,还多次参加世界和全国的剪纸比赛,并百余次获得剪纸比赛大奖。她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 《百蝶图》 《生命树》 《牡丹》等先后被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及中外名人收藏。
周淑英认为在中央美院的进修学习给她创作上带来很多启发,她学习各地流派剪纸艺术风格特点,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在前人基础上研究开创出12种点染技法,不仅增添了周派剪纸的品种和技法,也使蔚县剪纸更加富有神韵。如今蔚县剪纸的牡丹造型姹紫嫣红,更一改早年间牡丹只有粉、黄两色的单调,带来这一新变化的就是周淑英。她说,传统的技法不能丢,但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我们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有蔚县剪纸的发展。周淑英对记者说,她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在2012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亮相的剪纸长卷《祥龙送福》 。这幅作品9 . 9米长、 0 . 99米宽, 9条神态各异的彩龙迎面扑来。周淑英说,这是彩色剪纸中目前最大的龙年题材作品。为制作好这幅《祥龙送福》 ,周淑英在三年内几十次易稿,从图案设计到色彩设计,她力图做到尽善尽美。“制作这幅巨作需要设计、剪、染等多道工序,其工艺技术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突破。制作这幅图时,需要用极细致的观察力和灵巧的双手,我每天只能做上三四厘米,过程非常艰辛。尤其是刀工,需要完成‘意匠’这道工序,就是通过设计好图案,把花色、颜色等通过一定规则排列的刀法,完成剪纸工艺。 ”
此外周淑英的作品还走进了冬奥会,带给人们诸多惊喜。她说,研究剪纸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意味着要忍受枯燥、乏味,耐得住清贫。这些周淑英都做到了,为了剪纸在染色上的创新,她不眠不休地进行各种尝试、开拓,推倒再重来,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曾经有媒体问我,为什么有人愿意出一百多万收藏我的剪纸? ”周淑英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想过我的剪纸能卖多少钱,我只是用心用情把自己的作品做到极致。 ”
而在周淑英心里永远也忘不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一定要把蔚县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此她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去年的议案,建议让剪纸艺术进课堂,再比如邀请对剪纸有兴趣的人到蔚县游学,她多次到军营、到学校、到监狱,甚至到国外去传承她的剪纸艺术。让世人欣赏剪纸作品的动人细节。她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收养残疾孩子做弟子。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蔚县剪纸走出国门,让蔚县的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冰雪之美与月亮宫(剪纸) 周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