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河山
作者:吴为山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河山之美,在于自然伟大的构造。河山之美,在于不同时代人对自然的再造。

  河山之美,在于艺术家表现自然时对美的创造。

  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以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貌,在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的不同背景下,谱写了一部丰富多彩的美的史章。这些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不仅将自然的神形刻划得入微入骨,更熔铸了艺术家们的人文理想、诗性情怀。它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审美,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也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创作规律;为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这片诗意所栖的大地上,呈现了美的形式。

  今年是新中国七十华诞,回顾70年来中国美术走过的道路,可以用“继承”与“发展”二词概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扎根现实生活,创造艺术经典,在创新中体现融合的力量,在融合中彰显传统的价值,弘扬时代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表现山水、风景为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面对壮阔山河,感念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以写生为基础,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借鉴西洋画的光色,使得中国传统的“青绿”和“水墨”焕发出异彩;以建设者奋斗的形象与梯田、防沙林、矿山等新景象同构,创造了山水画的新审美、新形式。

  这些作品,为有着深厚、悠长的中国山水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己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从馆藏作品中梳理并遴选出251件,分成六大篇章,以“美在河山”为主题,用“美” ,向广大观众致以问候!也为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览开启序幕。

  本次展览的学术策划,以神州大江南北不同风光为透视散点,以时代变迁为观察原点,以美为纽带,以爱国主义为创作核心,形成展览的整体格局。六个篇章,篇篇关联。

  从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到古都新貌、山川巨变,再到山川不朽、民族精神,皆以物传情,以美言志,以山河壮丽赞美祖国,赞美时代。通过展示70年以来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歌颂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引领,歌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文化自信。

  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美学思想,到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可以看到广大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已经从文人士大夫的怡然与逍遥,升华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担当。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探索,到李可染的“为祖国河山立传” ,可以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们已从对创作的艺术性追求,升华为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这是爱国主义的筋骨,是渗透于艺术家灵魂深处的道德力量,是自然、生活赋予艺术家情感的温度。

  展览中,我们通过作品可以看到,黄宾虹“浑厚华滋本民族”的水墨气象,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的淋漓与磅礴,潘天寿“强其骨”笔墨之下的雁荡山花,刘海粟云海苍苍的泼墨黄山,吴作人视野里的黄河急流,李可染万山红遍的壮阔雄厚,朱德群色光交融的朦胧之美,吴冠中点线面构成的形式乐章,苏天赐太湖春晓的东方色韵,靳尚谊笔下的现实山川……以及当代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多彩纷呈的新作。

  综上所述,本次展览,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春花秋月、冬雪夏云,可谓“江山如此多娇” 。即使《二十四诗品》 ,也不能充分形容其美。

  春天来了!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多万件作品都是美的种子,在新时代温暖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都将不断发出新绿。典藏活化系列展,也必然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添美的生姿!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

 

展讯

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
(1949—2018)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22日至2019年2月24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中国美术馆 1—11号厅

 

待细把江山图画(纸本水墨设色) 1961年
傅抱石 中国美术馆藏
 

绿色长城(纸本水墨设色) 1974年
关山月 中国美术馆藏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纸本水墨设色) 1963年
李可染 中国美术馆藏

三门峡工地(布面油彩) 1955年
吴作人 中国美术馆藏

锦绣河山(纸本水墨设色) 1952年
贺天健 中国美术馆藏

春雪(纸本水墨设色) 1983年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早春(布面油彩) 1988年
苏天赐 中国美术馆藏

通往乌鲁木齐(布面油彩) 1954年
艾中信 中国美术馆藏

记写雁荡山花(纸本水墨设色) 1962年
潘天寿 中国美术馆藏

红岩(纸本水墨设色) 1962年
钱松喦 中国美术馆藏

鱼鹰小舟(纸本水墨设色) 1961年
林风眠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