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艺博的“国际化”探索
栏目:观察
作者:李荣坤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十二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深受藏家、观众好评

  日前,第十二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马艺博”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外贸大厦会展中心举办,成交额以1800万林吉特(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的好成绩完美收官。本次马艺博汇聚了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65家优质画廊与艺术组织,展览作品多达1500件,涵盖了架上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会场中不乏如毕加索、胡安·米罗、萨尔瓦多·达利、弗朗西斯·培根、杰夫·昆斯、草间弥生、村上隆等艺术大师的作品。

  这届马艺博在整体规划上有了更清晰的策划:一、在马艺博的主入口处是Wei-Ling画廊所作主题为《Tanah Air》的特展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瞬间把观众带到艺术的氛围中;二、在占地160平方米的日本馆中,展出了8家画廊的作品,涵盖了漫画、写实、抽象等多种艺术样式;三、在会场的中心位置集聚了东南亚品质较高的9家画廊,其中还包括马来西亚重要收藏家的收藏作品展,从作品的品质和样式可以看出东南亚顶尖画廊的国际视野;四、在博览会期间,邀请国内外的艺术专家举办系列讲座,内容包括艺术品收藏、投资和文物修复等方面。

  马艺博的联合创办人兼展览总监沈宝仁介绍,今年有40 %- 50 %的参展商都是首次参加马艺博,其作品品质和展示方式都很好。另外,中国馆的作品变得少而精,香港捷丰堂带来了潘公凯、李小可、王明明等艺术家的作品,王西京艺术空间和李奇茂美术馆也为观众带来精品画作,成为会场一大焦点。艺术家兼马来西亚国家画廊理事黄菲立指出,本次参展作品的媒介很丰富,艺术品富有创意。参观会场有一种流动性,组委会对整体和每个空间的细节布局都做了很好的设计和把关。

  以往的马艺博更偏向于大众化,有着普及美育的教育意义;今年则偏向于作品的品质,更加“国际化” 。从市场反应来看,有以下一些特点:马来西亚受英文教育的人较多,因此当代性的作品更容易被接受;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进入马艺博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市场;本地水墨艺术家和年长的华人收藏家很欣赏中国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价格在几千林吉特的水彩作品很受本地藏家欢迎。黄菲立介绍,“在马中文化交流中,也有不少马来西亚艺术家进入中国艺术市场,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价位普遍偏高,马来西亚艺术市场的价位偏低,如果在中国卖得高,回来后又没有市场接受度,这就会产生矛盾。 ”

  陕西省美协创作中心主任、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王建树参加马艺博由来已久。他表示马艺博是个极具国际化的艺术平台,在此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其前沿性的绘画理念和独特语言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同时他也指出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命题是,如何让中国画更好地走向世界。而在文化意识不同的前提下,有效的沟通和学术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

  优秀的艺术会展能带动一级市场画廊的发展,推动挖掘优秀的艺术家群体。马艺博的举办为当地的艺术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一个环境。近年来,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吉隆坡定期举办各种会展等大型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马艺博大大提升了马来西亚的文化形象和综合影响力,政府对此项目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主任张杰鑫表示,多年来,一直都有中国代表团参展。“马来西亚与中国一直相交甚好,马来西亚多种族的国情塑造了他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马艺博无疑是华人机构一直坚持和奋斗的成就和荣耀。中国的文化早已在这里扎根,而且被普遍接受,需要把文化的精品项目引进来。 ” 2019年是马中友好建交45周年, 2020年又被确立为“中马文化旅游年”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也在设计一些更加有意义和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的合作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