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发言摘登(按发言顺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唐辉(中国美协理事、荣宝斋画院院长):

  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关注徐培晨的艺术成就:一,徐培晨是多年来在中国画坛比较活跃的书画家。2000年的时候他就做全国巡回展,且一做就是4年,非常成功。而且他的学术活动很频繁。二,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不断增加,他的功力越来越深厚。以前他注重造型与灵动,而近些年更注重笔墨的表达,作品显得更加浑厚。这也是他作品个性化的表现。三,他非常勤奋,创作量非常大。徐培晨的勤奋使他找到了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磨练达到了心手合一,这也是其艺术的显著特点。四,徐培晨长期以来热衷公益事业,先后建了5个艺术馆,将自己的作品及藏品无偿捐赠给国家。

  当前,文化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我们的文化如何发展?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如何站到世界新的高度?徐培晨就是新时代新思想的积极践行者,有继承、有创新、有担当,他的艺术实践给我们很多启发。

  邵大箴(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此次参加徐培晨的近作观摩展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发现他的进步巨大。猿猴画题材在画史记载上也有一些艺术家为之,徐培晨把这一通俗的题材画得雅俗共赏,实属不易。早些年我刚看到他的画作时,也有一些通俗的作品。但近些年来,他在技法上下功夫,研究传统,将俗的东西向雅的方向发展,始终追求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仅使这一题材让老百姓喜欢,而且艺术语言包括用笔、构图、色彩都饱含艺术感染力。将他的近作与十多年前的作品比较,就会发现他进入了雅的境界。

  他画猿猴的个体与群体,不仅塑造猿猴自身的形象,更注重猿猴与周围环境,或是高山流水,或是花草佳果,或是树木丛林,融为一体,更有猴与猴、人与猴之间的交流,它们的动作和表情都画得形神兼备。所以,我认为当今画猿猴画题材的画家,徐培晨是走在前列的。

  薛永年(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看了徐培晨的作品,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有4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以专养博、以博带专。猿猴是他的专,但仅仅是猿猴还不够全面,他花鸟、山水、人物都画,有专也有博。从他的观摩展作品即可看出,一部分是猿猴画,一部分是山水、花鸟。尤其是他的大写意花鸟,这其中有一幅作品就是介于山水、花鸟、人物之间,画的是芭蕉、竹子、远山、红日,其中有一座山峰画的像普贤菩萨骑着大象在晨曦中前行,并题诗:“七彩云南天下奇,佛天景物迎晨曦。菩萨普贤乘坐骑,宝兽姗姗步轻移。 ”这是一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作品,非常富有想象力。这说明徐培晨不但猿猴画得好,而且基础很宽博,修养全面,有广泛的基础来推动他的猿猴画,所以画得非常出色。

  二是跨界造境、生动新颖。他的近作采取了动物与山水、花鸟相结合的构图。近现代也有画猴的艺术家,齐白石也画,他画的只是一只猴或是一只猴捧着桃。而徐培晨画的是大自然的猴,大都有背景,有画雪里的猴,有画猴子听松涛等。他把猴子与山水、花鸟相互融入,把造型传神与景物的处理结合起来,有种回归自然的追求。他的作品很有趣味,如《高天》中,猴子看着黄蜂在追逐太阳,在思索着什么,让人体味猴子如何观察世界。还有一幅是三个猴子抬着一个大酒缸,酒缸上面写有“爰公”二字。这幅画是将猴子拟人化,他把猴子画成活泼可爱的孩童,并题诗:“李白醉酒诗韵长,坡公贪杯频举觞。饮中八仙抱石梦,都付爰公酒一缸。 ”他的画外之意就是将别人的长处集中起来为我所用,既幽默又快活。

  三是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多年来,徐培晨画猴子从不画动物园里的猴子,而是深入猴子的栖息地去写生。他画的猴子虽然拟人化,但仍是回归自然的猴子。他把自由自在的猴子画到原生态的山水、花鸟中去,借画呼吁大家增强环保意识,非常有现实意义。

  四是以形写神、情真意浓。他画猴由工笔到写意,越画越提炼,越画越讲究,越画越生动。现在画的完全是大写意,画得生动、夸张、传神,以形写神,寥寥几笔尽显猴子的神采,用概括的语言去提炼猴子的精神,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密不可分。他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其书法非常潇洒,一气呵成。以书法的用笔来表现猴子的形象,这是画中有书,彰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最后我想说的是,徐培晨热心公益,很有艺德。我去过他的马鞍山艺术馆,他将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的名家书画及精美的汉画像石和汉印都无偿捐赠给了国家,供大家欣赏。2000年至2004年他在全国33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举办了“万水千山总是情——徐培晨国画猿猴全国巡回展” ,而后又多次走出国门,为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我和徐培晨认识很多年了,就他的画作有几点认识。

  翻阅中国的画猴史,早在宋代就有易元吉画猿猴。据文献记载,易元吉为了画好猿猴,深入猿猴的栖息地长期观察猿猴并学会了猿猴的语言。徐培晨为画猿猴走遍了名山大川,所以他的猿猴有别于动物园里的猿猴。他的作品画面很大,容量也很大。他可以画高山流水,将猿猴自由自在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向往着自由,向往着民主。所以,我们看徐培晨的画作深耕传统而又富有时代性,有继承更有发展。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今天我要探讨的是艺术家的艺术和社会性。如果说徐培晨与别的艺术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艺术视野开阔,社会责任感强,敢于担当。我经常收到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的会刊《花鸟画研究》 ,做得非常好,既有艺术动态又有学术研究。这要归功于徐培晨,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还给予了经济支持。

  江苏是艺术大省,也是艺术重镇。徐培晨以一己之力带领江苏省花鸟画家到北京办展,到美国联合国总部办展,为江苏的文化繁荣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在画好画的同时带动了一个地区的艺术发展,这是他的社会责任。而他的艺术境界也提高了,作品在原基础上不断进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有深厚的艺术情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强烈的艺术自觉与担当精神。

  邵晓峰(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

  我和徐培晨认识二十多年,多次观摩过他作画,也发现了他近三十年的变化。这些变化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愈加” 。

  一是笔墨愈加酣畅。从现场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笔墨的酣畅淋漓,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他用一支笔蘸一次墨,用最简单的工具表现出由浓到淡,进而表现出中国画笔墨的丰富变化,使他的笔墨语言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是语言愈加质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笔墨色彩和情节表达上的返璞归真。他不以离奇的题材取胜,也不以华丽的色彩求胜,而是以我们最熟悉、最了解的生活题材来呈现他最具有个人特色的画面。他以传统的笔墨语言、传统的喻义、传统的象征来实现当代社会关注的转换,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貌,实现了艺术家在艺术语言、艺术表现上的转换。

  三是艺境愈加和谐。徐培晨将自己的猿猴融入了自然,融入了山林,融入了青山绿水,这其中也有对其他动物的包容。总而言之,他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当代最受关注的。特别是人类生存危机中,这种文化的关注更有现实意义。与其说徐培晨画的是猴,不如说画的是人,画的是他心中最和谐的人类理想及艺术家的人格。

  彭利铭(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市文联副主席):

  我和徐培晨交往逾二十载,对他的作品我深有体会。

  徐培晨对艺术的追求异常的执著与刻苦,对传统笔墨下过很大的功夫。他在任何环境都能作画,这说明他的笔墨娴熟与专注。我们从他的笔墨中也可以品读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

  徐培晨的作品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他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书画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万水千山总是情——徐培晨国画猿猴全国巡回展”到“艺述中国之旅”展,再到联合国总部办展,到世界名校去讲学,他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将自己的作品和名家书画等藏品无偿捐赠给了国家,真正践行着艺术为人民服务。

  张颢瀚(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

  我们今天讨论徐培晨的翰墨情怀,首先要谈他的艺术情怀,这是他最基本的情怀。在他四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他用十二分的精力在艺术的道路上辛勤耕耘,除去教学和一些艺术活动之外,他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上。由于他的艺术功底深厚,文化修养高,加上他的品德高尚,他的画艺与日俱增,每一阶段较之前都有很大提升。

  其次是他的家国情怀。多年来,他受国家有关部门和江苏省的邀请,多次赴国外办展与交流,通过中国书画艺术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是他的人民情怀,这主要体现在他无偿将自己近千幅的精品力作和珍贵的藏品捐赠给国家,让他的作品始终和人民在一起。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先后为他建立了5个艺术馆,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随时欣赏到他的画作。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

  徐培晨的艺术创作如邵大箴先生所说是雅俗共赏,同时我认为他的画天人合一。他以猴作为他的艺术对象,几十年坚持画猴。他通过画猴、画山水来描绘和讴歌自然,倡导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徐培晨的画,工写结合。他早期精于工笔画,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又转向写意。工笔向写意的转变很难,但徐培晨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转型,他的写意非常成功。如今,他又在创作中追求工写结合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面貌。

  徐培晨的画神形兼备。如果说工笔画主要在于形,那么写意主要在于神。在他的画中,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态生动、神态逼真,画出了猴的千姿百态,画出了猴的喜怒哀乐,画出了猴的灵性人性。在他的笔下,猴是自然界的灵物、动物界的代表、人类的朋友。他的画不是一般的写景画猴,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情趣,充满意境和寓意。

  王菡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徐培晨是我非常尊敬的师长,也是我所在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同事。这些年来徐培晨有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他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徐培晨的绘画可从3个方面去研究,即:师法传统、师法自然和书法用笔,这也是研究中国画的3个主要方面。

  在师法传统方面,徐培晨对传统绘画有着非常系统的研究。我们知道易元吉、张大千、高奇峰等都有猿猴画作,徐培晨通过对前人的研究与总结有了新的突破,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在我与他合著的《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一书中,徐培晨经过对前人技法的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而总结出的60种花鸟画技法,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对传统学习以后的创新与发展。

  在师法自然方面,世界上的猴子有200多种,徐培晨通过精研而表现的猴子就有20多种。这是他从兴趣出发,经过广泛观察而总结创作出来的,包括作品背景中的花卉、沟泉、林石,这些都需要观察与提炼。正如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艺术转换,徐培晨观猴、画猴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在书法用笔方面,徐培晨每画必题,他的书法是力所未到气已吞,整个画面的境界就形成了。这是徐培晨书法用线的提领,也是用线来表白,这是对南师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更古老的传统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