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文学培训班
栏目:新气象
作者:彭世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横江村,是个精准扶贫村。这个一向寂静的山村,最近却闹出了“大动静” 。在该村扶贫的平江县文联、县地方海事处的工作队员,在村里办了个文学培训班,把二年级以上的70多个中小学生集中到村部,请知名作家轮流给他们上课,把文学的种子撒在农村贫困的土地上。贫困村里办文学培训班,这可是一件新鲜事,在全县引起了高度关注,甚至成为扶贫工作的一个焦点。

  平江县加义镇横江村是由原来横江和横许合并的一个大村,是个典型山多地少的贫困山村。全村共有429户15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 444人,由于贫穷,村里没有学校,孩子要到15公里开外的加义镇就读。驻村扶贫队员入户走访的时候,村民们聊的最多的是:假期的时间不知道让孩子们干点什么好?上山下地干活吧,孩子们年纪又都小,也帮不上太多的忙;放在家里吧,又怕他们下河洗澡、上树抓鸟……大人们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和安全问题。驻村扶贫队员调查发现:村里大概有60 %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酷暑寒冬都不辞辛苦在外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看着。那怎样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不虚度光阴并有所收获呢?干部们商议后决定:在村上办个文学培训班。于是,配备投影仪、空调、文具袋、饮用水……在山里面,一个现代化文学培训班出现了。

  文学培训班正式启动的那天上午,儿童文学家牧铃到横江村为孩子们上第一课。走进村部会议室,学生们早早就坐在那里等候了。牧铃原以为只有30多个学生上课,一见有70多个学生,直言:“那我的书带得不够啦! ”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文学培训班”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有家长疑惑:培训收费吗?培训班是不是借机推销书籍呀?……但听说培训班的老师都是牧铃、毛云尔等大作家,家长的积极性很高,村里的孩子来了,镇上的孩子来了,甚至县里的孩子也跑来听课。

  “写作,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写别人没有写过的。 ”牧铃借助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写作的秘诀。他鼓励孩子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台上台下的积极互动,引导孩子们懂得了想象力来源于书籍、生活和大自然。

  儿童文学家毛云尔教孩子们学习用生动的语言写作。他从山里孩子最喜欢的走亲、玩乐入手,讲到文章要注重运用音响语言、色彩语言、状态语言……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倾听到一种最朴素、最真切、最执着同时也最温暖的人性的声音。

  平江县城北学校教师刘玲带领孩子们品诗、朗诵诗,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写诗的秘密,并现场教孩子们写童诗。她怀着一颗孩子般的心,教孩子们将思维、想象、语言用入童诗的写作中。原来害怕写作的孩子们说:“写诗、写文章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呀。 ”

  在培训班的课堂上,不单有中小学生,还有一些“大龄”学生。

  70岁的李中坚老人,擅长弹琴吹唱。他说自己是个“老文青” ,喜欢写点乡村里的事。他在培训班上听课做笔记比中小学生还卖力,课间休息时还主动请缨给大伙儿吹上一段口琴、笛子。

  平江县新城学校教师房科剑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们写作文。在互动环节中,家长觉得受益很多。还有不少家长向房科剑求教带好孩子的诀窍。家长们像学生一样用心地听老师传授经验,还不断举手提问。

  家长李芙蓉从培训班开班起就一直跟着孩子听课。“这样的培训安排非常有特色,孩子们喜欢,我们也喜欢。 ”李芙蓉说,听老师讲了如何写日记,她今后也要把孩子的成长写进日记里。

  “学生”中还有加义中学副校长刘勤根,他带着女儿、侄子和亲戚的孩子自始至终在课堂上听课。刘勤根说,平时自己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现在坐在台下好好当一回学生,感觉还真的不一样。

  “文学是广阔的,它默默地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用最真、最美、最善良的文字为我们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培训班给孩子们播下文学的种子、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相信若干年后,这些种子定能开出温润的花朵,结出智慧的果实。 ”平江县文联主席杨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