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朱虹子(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广州速写作品展已经坚持10多年了,之前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能成为一个方向,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第四届我们加入进来,中国艺术报社参与主办,扩大了征集范围,涵盖了速写的多种材质和艺术形式,全面地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在速写上的风采。这次我们把这个展览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推出,作为首届全国性的速写展,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和热烈反响。在展览现场,我收到美术界专家、艺术家的各种好的反馈。大家希望,速写展能够在更多的各方支持下扩大规模,甚至设立一个速写博物馆。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美术界的同仁能够齐心协力,将速写展做得更加深入人心,让速写更好地回归到我们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
■梁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创意的展览,给“速写”的内涵和定义提出了挑战。艺术家要面向时代、深入生活,速写是最可行、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个方式。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速写这种艺术形式彰显出特别的意义。今天,我们的照相技术很发达,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为什么要提倡速写呢?因为速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和没有情感的照相完全是两码事,速写不会被照相和图片素材所取代。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速写展对于当代中国美术教学和创作是很有意义的。现在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中重视素描,不太重视速写。我认为,其实速写可能比素描更显功力,因为它是用很简洁的线条迅速抓住对象的形神,需要很大的功力。提倡速写,有助于打破美术创作中的千篇一律。速写是时代精神的引领,是现实生活的记录。我觉得速写应该强调“快与简”,“快”是因为速写可以说是一种快速写生,快可以充分地调动艺术知觉,突破自己习惯的程式化的线条,“简”是因为最简洁的线条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形式。
■史国良(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我们的时代变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媒体已经取代了速写的功能,现在学生画模特,都是照张照片就干别的去了,等回到家、回到宿舍或者课余时间再照着照片描。这样手头上功夫没有了,记录生活的本事就没有了。有的画家创作的时候,都是照片拼贴,拼贴各种各样的光源,透视不对,光线也不对。美术创作套路化、概念化、模式化。速写展给我们美术家敲了个警钟,尤其是给后来的学子提了个醒。我们美术家要联合起来,一起努力,将来的速写双年展始于此。
■丁宁(北京大学教授)
这次展览低调、自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展览。在我看来,速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展览的,另外一种是艺术家本意不示人、只是一个创作阶段的念想,常常也是未完成的,但也是一个研究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怎样构思自己的作品。速写在艺术性上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有所取舍、有所概括、有所提炼;二是速写最基本的元素是线条,当然也有色彩。速写不等于纯技术,在新时代要适应新的变化,有新的题材、思想高度。
■裔萼(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在图像泛滥的时代,艺术家获取图像资源的方式特别方便、快捷。即便到乡村写生,也是扛着“长枪短炮”拍下来再回来构思。对相机的过度依赖,使美术创作产生了一些不良倾向,表面化、去功能化的创作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收集素材的方式、一个创作的准备阶段,速写滋养了很多艺术家,成就了很多艺术家。很多艺术大家的艺术作品,可以说是速写的一种升华,源于无数次速写的积累。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前一代的艺术家速写更注重素材的索取和语言的对接,而展览中的一些年轻艺术家的速写有着叙事性的要求。如今,速写的叙事方式变了,在新时代速写不只是收集素材的一种方式,还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方式。速写或者写生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中国已有百余年,有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应该重新定义和理解。速写是即兴的,与主体关系密切,而在语言表达上又是散漫的。不同的创作主体进入速写状态的时候,表象又不一样。所以,速写的目的性或者说针对性是很强的。只有有针对性,速写的效果才能达成。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从速写本身来讲,它倒是有点像“轻骑兵” 。如果把创作和速写分开来,速写也可以成为最初的创作,是我们深入基层、扎根生活、直面现实、寻找灵感的最初路径。如果以文学作比,速写像诗,像绝句。美术界可以举办更大规模的速写专题展,如对改革开放40年的速写进行梳理,或者将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重要速写分门别类展出,这对于当代美术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联合各界力量做速写讨论会,深入讨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速写相关问题。
■孙戈(广州市美协副主席)
大家对这次速写展的肯定,让我们非常受鼓舞。各位老师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对速写是有感情、有情怀的,从学画那天起,就从速写走进来,现在常讲不忘初心,速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总觉得画速写是一辈子的事,其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往前走,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廖宗怡老师,是我们的前辈,他的包里总是带着速写本。我们在征集作品的时候,美术家们都非常积极。在领导的关怀下、大家的支持下以及策展团队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做成了这件事情。
■王永(广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速写展最早是广州市美协的一个小型展览,举办到第四届,其中有很多艰辛。策展方以无比的热情一点一滴地克服了办展过程中的很多困难。观看展览展出的作品,可以明显感觉到每个作者的个性。速写对作者个性的表现很质朴、很直接。为何很多作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个性会逐渐减弱,创作同质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我认为,任何时候速写都不可能被取代,但确实不得不承认速写现在处于劣势,在新时代我们要给速写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看到这样的速写展,我感到特别震撼,也感受到今天的美术教育令人担忧。速写本身的艺术功能,其实就是感兴——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形成新的作品,它的艺术地位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速写可以体现出画家本身的艺术修养。很多优秀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造诣在速写中也会有反映,他们的速写会蕴藏着独特的东西。速写的主观性,决定了它是照相机无法取代的。对于美术教育来说,速写应该是一种基本功,需要更加广泛地提倡。
■张瑞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评论家)
速写是文学和美术的共同样式,这个样式是作家和画家的结合。速写是造型的一个基本功,对画家的能力要求很高。画家带着一个本、一支笔,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作速写,稍纵即逝的表情都可以成为画家速写的对象。速写的直接性,要求画家在纷乱的外部环境中能保持足够的定力。此次展览题材非常广泛,对当下的生活进行了真诚地勾勒,从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展出作品中的人物的面部表情丰富、幸福感很强,准确揭示了珠江三角洲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现状。
■刘罡(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
现在,确实有一些年轻画家不重视速写了。下基层的时候,可以发现画家基本上是拍照多、画速写的少。我个人很喜欢速写,我感觉速写就像是音乐的音符、物质的分子一样,在艺术领域是能登大雅之堂的品类。速写不是一件小事,我们不能把速写看成画家的手稿而已。从博物馆的角度来看,速写是具有文献价值的;从创作的角度看,速写能倒逼画家,到一个地方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一个视觉体验。速写展是一个很普通但是很鲜活的展览。
■李鹏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做速写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速写展一方面弥补和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涵,从中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另外也体现了当代美术界的责任与担当。岭南画派提出“四写” ——写生、速写、默写、摹写,创作了一套方法,解决了中国画的难题。在老一辈美术家的探索的基础上,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速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意义,从写实的角度看它是绘画的基本功,从记录的角度看它是最精彩的记录。速写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本版文字:乔燕冰 张亚萌 蒲波
摄影:单鸣 黄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