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剧照 Brinkhoff Mgenburg 摄
看戏过程中我试想过:这个题材若是交到我们手里,十有八九,会被写成关爱“残障少儿”的故事,其中满是来自社会、家庭的……煽情却苍白的爱心。说“苍白” ,是因为所有我们习惯表达的“爱心”中,常充满“正常人”的成见和优越感,“爱”得居高临下、“爱”得自我感动,却缺乏对“关爱对象”的常识性了解、缺乏平视中传达出的感同身受。话剧《深夜小狗离奇事件》把一个“社会问题剧”题材,成功地写成了关于人的故事。“透过”一个孩子,也透过他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我们看到了自己。
克里斯托弗生活的环境不错,无论是被生活局促到会杀死小狗的父亲,还是从来没有成熟过的母亲,至少都是非常爱他的——无条件的爱。周围的邻居、路人,虽然并非个个“活雷锋” ,但也都是善良的。只是,被所有人“照顾着的”克里斯托弗,生活在跟所有人都不同的、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整个戏剧呈现给我们的空间——像盒子一样的舞台,仿佛就是克里斯托弗的内心。而那个入口,是由雪凡朗读出来的、克里斯托弗自己写的“书” 。认识了特别的克里斯托弗之后,我们会自问:比起那些“有精神问题的人”“有行为问题的人”“有智力问题的人” ,我真的更聪明么?跟克里斯托弗比,我们谁是“正常的” ?谁是“正确的” ?当我们进入了克里斯托弗的内心,跟他一起经历了这段并不复杂的生活之后,我们会进一步自问:难道我拥有的,不是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吗?我们真正被理解过吗?我们理解了别人吗?我们需要别人像我们今天理解克里斯托弗一样地来理解我们吗?需要!太需要了!我们都需要消除成见后的理解——消除那些我们以为是真理的、从未自觉去质疑过的种种成见。
这部戏,其实也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儿童剧” 。广义上面对“未成年”人群的“儿童剧”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如果一个人只认识善与恶,他的内心会变得简单、狭隘。反之,当孩子们更多学会理解、接受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同,学会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同,未来人群会变得宽容,未来世界会变得美好。
我们一贯被教育的“成长” ,是要学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去思考、去生活。而克里斯托弗却用一路的跌跌撞撞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并不是学得像别人,而是在痛苦面前,独自向前走的勇气。克里斯托弗发现父亲母亲的秘密、对世界丧失信任时的坍塌,令人心惊。那个时刻,如果不能挣扎起身、出发,他将永远陷溺。而在那之后,每一步都可能的生命超越或者沉沦,完全就是所有人的人生隐喻。看到这个“弱势”“边缘”“不正常”的孩子,以上天赋予人类的勇气,一步步走出家门、走向自己渴望成为的自己,我们这些“正常人”也会汲取到巨大的勇气。这大概是这部戏会成为世界主流戏剧的理由。
一部成功的戏剧作品,可圈可点处很多:从原著,到编剧、导演、表演,到舞美、灯光、音乐音响,到主创的知识结构、美学追求,到思想性的表达……而我最大的收获,是关于戏剧、关于艺术的本质的提醒——认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