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文艺兵,人民文艺为人民”
——记内蒙古自治区作家艺术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
阿拉善美协副主席袁绍华为城川昂素镇牧民作肖像画
在那些标记有日期“1941年5月10日”的做旧照片上,“红军战士们”或围坐在炕上议论国事,或微笑合影。定睛一看,原来这些“战士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班中的学员。全员身着军装,班长天骏的齐肩卷发,尤其抢眼。
5月上旬, 73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的作家艺术家齐聚城川这片曾经的红色热土,于现实的宁静中回溯红色革命历程。
城川是古河套人的发祥地和萨拉乌素动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之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内蒙古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也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联系共产国际的重要通道,同时还是北方进入陕甘宁的重要门户,被誉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 。学员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份信仰的洗礼。
一次有能量有营养的学习提升
天骏从距离城川六七百公里的包头而来。研修班学员们相继报到,疲惫的远行让他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学习呀? ”短短五天的采风研修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这片红色土地。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曾经先后培养了以乌兰夫、刘春、刘景平和乌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干部。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表示,此次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举办全区作家艺术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班,不仅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革命精神、聚焦现实题材、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举措,是文联组织深化改革、落实思想政治引领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更是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此次研修班主要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座谈研讨和采风创作相结合的形式,紧扣弘扬红色革命主题,不断丰富红色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紧紧抓住红色革命基地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故事等,挖掘红色革命题材,积累创作素材,提高作家艺术家思想理论水平、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以期创作出一批反映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剧、美术等文艺作品。
采风研修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包银山,著名作家肖亦农,著名曲艺家武利平分别以《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艺思想》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现实主义创作》和《艺术家的良心》为题开展专题讲座。“此次课程的安排,非常符合作家艺术家群体的需求。专题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有见地,有能量,有营养,让我们增强了艺术创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天骏说。
此外,学员还参观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和滴哨沟战场纪念园等现场授课教学点。
为期一周的“全区作家艺术家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班” ,每日生活制度上的严谨认真给学员梁能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艺术家们克服了平时的松散、甚至是自由散漫,很快进入了状态。内蒙古自治区文联组联部副主任曹文军是位军转,每天在带领全班同学列队往返教室上课途中,严格要求大家队列整齐、步伐矫健,口号声、红色歌声响彻校园。‘钉是钉铆是铆,一分一毫不能差’ 。在重温革命先辈光辉业绩的同时,大家严于律己、团结互助,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
学员体验红军生活
感受时代体温传承红色基因
“城川历史的回音壁,将我这颗安逸的心,拉进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这是学员们的共识。在情境体验式的采风研修中,学员一身蓝灰色的红军装,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老照片’里留下了难忘的身影,在牧民家中留下了文化的印记。大家捧出一颗颗真心,与纪念馆、陈列馆、陵园、战场纪念园里的英雄并肩前行。
“来,我们选个班长吧。 ”采风研修之初,竞选班长成为对学员的第一次考验,竞选方式是每人一句话竞选演讲。天骏很荣幸被选为班长。紧接着,大家确定了班名、班训、班歌。集体的力量又一次彰显。
在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民族学院蒙汉秧歌队”的故事让学员颇受感染。1944年9月,在定边期间的民族学院组织文艺宣传队,取名“民族学院蒙汉秧歌队” 。这支队伍常常是上午行走几十里地到一村庄住下,下午做调查,晚上编成一小剧,写出一段主要情节和台词。当时的蒙古族同胞有从一二百里外赶来看的,许多蒙古族青年通过赶会等机会观看演出后纷纷表示要加入延安民族学院,“学习本民族解放的本领” 。
三段地,是中央红军在内蒙古地区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蒙古民族工作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乌兰夫、习仲勋两位卓越的共产主义者和民族工作领导人带领草原儿女,在此开展了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三段地的革命历史地位,党的许多少数民族统战经验,是出自三段地;党的许多民族政策,是来源于三段地;党的许多高级民族干部,也是成长于三段地。 ”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学员们在历史的余温中感受着历史的脉动、接受着红色的洗礼。大家心潮涌动,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加深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的了解和认识,要带着纸、带着笔、带着墨,重走长征路,用诗、用文、用画,来表达好自己对红色精神的全新注解。 ”
在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学员们仿佛看到那两个为新中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美国年轻人阳早和寒春在破旧却又热闹的窑洞里举行的烽火中的婚礼——婚礼进行曲是让无数中国人回味的那首《团结就是力量》 。学员孙玉宝是第一次接触到阳早和寒春的故事,非常震撼:“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我深受鼓舞!他们为了信念,不怕艰难险阻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农牧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实在令人敬佩。 ”天骏说,就在参观当天晚上的艺术创作分享会上,同学们表达了同样的感动,并表示要把这个故事写成剧本,搬上舞台,搬上荧屏,去影响更多的人献身时代、献身祖国、服务人民。他有感而发,写下《城川有感》的诗句:“圣地城川日月新,民族团结一家亲。革命传统振士气,红色精神暖人心。国际主义放光辉,草原兴旺土变金。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木成林。 ”
在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一座高12 . 8米、用草白玉雕刻而成的纪念碑赫然耸立,纪念碑的后面是一面以红旗赞歌为主题的景观墙。马良诚、顾寿山烈士,他们是鄂尔多斯土地上最早的参加革命的蒙古族战士,牺牲的时候都年仅38岁。面对全园十六块展现两位革命烈士英勇事迹的浮雕墙,学员们为烈士敬献花环、鞠躬致敬、默哀并重温入党誓词。学员左大宁表示:“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革命先烈因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给我们文艺工作者带来的是精神深处的一次洗礼。文艺创作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接地气。 ”
“我是人民文艺兵,人民文艺为人民。 ”怀着这样的初心,学员积极参与到内蒙古文联安排的丰富多彩的采风实践活动中。在昂素镇孟克巴雅尔家中,面对牧民的新生活,学员才思涌动,为巴雅尔一家挥毫泼墨,创作了油画、水彩、书法、摄影等一系列作品。“我们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把天当幕,把草原当成大舞台。 ”这样的声音在学员中传播着。在学习、采风、研讨的空隙,学员为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创作了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的书法、绘画等50多幅作品,集中表达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除此之外,学员还和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在城川民族干部纪念馆,携手同心为前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接受红色主题教育的学院师生和当地百姓,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如此近距离的表演,传递了“红色精神” ,引起普遍共鸣,反响强烈。
演出者之一、学员苏勒亚其其格是乌兰牧骑的新生力量,漫步在革命历史的长廊里,她深切地感受到:“相比前辈,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实在太幸福了。尽管时代变了,但我们不能忘却而且要继承发扬革命先烈身上那种英勇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大家亲切地叫她“小乌兰牧骑” ,她的母亲作为乌兰牧骑的老队员,曾经走遍广阔的草原。“那时候的队员都是一专多能,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不怕吃苦。草原上,两盏煤油灯就是舞台灯光。哪怕只有一个牧民、一个观众,乌兰牧骑都会照常演出。 ”苏勒亚其其格非常荣幸能够继承母亲的职业,除了平时的乌兰牧骑演出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大学生筹集学费,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
做红军餐,也是让学员们难忘的一次体验。抱起一束干树枝,放入灶台中,要让红彤彤的火焰燃起来,还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扎手,痛并快乐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几个人烧火,其他同学洗菜、摘菜,一大盆绿油油的小油菜,在红军餐里显得特别珍贵。学员孙永斌感慨:“在做红军餐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弄柴火的弄柴火,打水的打水,洗菜的洗菜,洗碗的洗碗,做菜的做菜。那种集体大锅饭,那种团结友谊、互帮互助、热爱劳动、通力协作的氛围和场面,在我们的心底温暖地栖息。 ”
弹指一挥间,此次采风研修就结束了。学员带着热乎乎的问题——在走进新时代的进程中,如何阐发“红色精神” 、创作时代“红色经典” ,重新回到自己原有的生活轨道中。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获益良多:一方面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重视红色基因和“精神之钙”的价值传导,决心潜心创作出时代性强、价值引领、精神引导、审美启迪、立意高远、胸襟博大、催人奋进的时代经典;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主义是“红色主题” 、现实题材创作的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时代的体温来表现对美好和价值的追寻,通过艺术真实地阐发时代宏阔社会巨变中的人生选择,为新时代提供鼓舞人心且可以借鉴、学习、继承、遵循的生命价值观照。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