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徐州非遗传统美术类项目一瞥
栏目:非遗
作者:张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说到香包,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地区,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如农民画、香包、剪纸、柳编等,截至目前,苏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23项,其中传统美术类主要集中在徐州市,比如徐州香包、徐州剪纸、邳州纸塑狮子头和丰县糖人贡。

  经过世代传承,这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面容和独特的魅力。这些生活的艺术,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也是苏北人民的精神家园。

  徐州香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 ,都说明汉代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时徐州香包已经出现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渐渐形成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徐州香包从工艺特色上来讲,造型新、奇、美、真,形态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内容上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徐州香包总体上生动、简洁、粗犷、质朴、极具装饰性,局部刺绣恭谨细腻、相得益彰、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这与徐州本地汉画像石的艺术造型风格颇有神似。

  汉代时,徐州手绣香包已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等民俗生活中。明清时,徐州手绣香包已有较大发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徐州香包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州剪纸从创作风格上可划分为两派,一派以邳州剪纸为代表。作品构图密实,且疏密得当;结构粗犷浑厚,风格朴实无华;表现形式变形夸张,手法大胆泼辣,内容亲切可触,不合理法却合情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及心灵震撼。另一派以徐州市区及沛县敬安镇剪纸为代表,作品风格灵秀俊美、细腻流畅、精雕细琢。

  徐州剪纸尤以邳州剪纸的粗犷风格为主要代表,精于表达地方现代生产生活、民风民俗题材。邳州剪纸风格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热烈、夸张、粗犷、抽象” ,剪出来的作品线条简洁,人物夸张、生动、丰满。

  徐州剪纸的常见形式剪纸和刻纸,剪纸内容主要为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如收割、养殖、运输、建筑等生活场景,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还有农村一年四季常用的花样、饰品。刻纸,即春节期间家家门户张挂的门笺等,用于花样、饰品等。除了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外,还有传承人大胆尝试运用大印花布、蓝印花布进行的剪纸创作,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邳州纸塑狮子头是邳州民间狮子舞的狮子头面具,从狮子头面具的发展能看到民间狮子舞的发展及中国民间面具艺术的发展轨迹。邳州纸塑狮子头是一个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它不同于南方狮子头面具的文秀细腻,极具北方粗犷豪放的霸气,造型夸张、形象活泼、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兼具诙谐幽默,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