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淘宝记
栏目:讲述
作者:陈履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巴黎跳蚤市场淘得的油灯

  早有耳闻巴黎的跳蚤市场,但没去过。因此,近日到巴黎布展正赶上星期天,这就有了去跳蚤市场的计划。怀着满腔热情和无比的想象,六点不到就起床,没想到外面正下雨。按约,沈君七点准时来酒店接我。沈君在巴黎工作和生活多年,每个周末必去跳蚤市场。逛跳蚤市场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专门收藏旧钟和油画。到了那里,又与唐君接上头。唐君专门收藏小提琴。

  因为下雨,原本繁荣的市场一个摊子也没有。沈君安慰我,不急,下雨天,过一会儿摊子就出来了。无奈,我们只好躲进了市场边上的一家咖啡馆,周围好像只有这一家。咖啡馆不大,但里面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其密度可能在全巴黎的咖啡馆中是少有的,一座难求。他们都是来摆摊的,也是来躲雨的。可以想象的是在巴黎不计其数的咖啡馆中,这家咖啡馆是最具特点的,也是最基层的。

  这里看不到西装革履,也闻不到香水味,都是一些摆摊的摊贩。他们把这里当成落脚的地方,不像那些高大上的咖啡馆是在品味道、论感觉。当然,他们也利用这个时间互相交换信息,不时有人拿出自己的收藏来交流。奇怪的是,在咖啡馆内的柜子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旧货,感觉像个旧货店,这可能也是巴黎其它咖啡馆所没有的。

  我一眼看到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三盏煤油灯。闲着没事儿,和咖啡馆的老板神侃,问他卖不卖。请他拿下油灯给我们看,结果价格要比外面高出很多。显然,咖啡馆的老板是这个跳蚤市场的常客,以低价买来放在咖啡馆中,既是展陈也是商品。这或许是因地制宜的多种经营,可能在全巴黎的咖啡馆中也是独一份。

  过了一段时间,雨稍微小了一点,但没有停,天蒙蒙亮了。我们几乎迫不及待打着雨伞来到了街上,看到原来应该是满满的摊位只有零星的几个摊子,那些搭着雨棚的摊子里,主人蜷缩在雨棚下,来往的客人也不多。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这里都是赶早的人群,他们打着手电筒来寻宝,而且是摩肩接踵。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北京北海边上的“鬼市” 。那时候我也是如痴如狂,每个周末的凌晨都到那里去淘宝,没事也去转转,到那的很多人也是打着手电筒晃来晃去。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联合国也没有开会和讨论,怎么全世界的鬼市或跳蚤市场都在周六、周日,而且都在天亮之前开市。那时候,从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地来的小贩们趁着天黑,把一周搜集到的古玩和旧货拿到这里来交易,北京的很多文化人也把这里当成是休闲的场所。那时的北京北海鬼市算是一景,培养了不少收藏家。我的油灯收藏也应该和这里有关。因为当时的古玩市场并没有放开,所以叫“鬼市” ,也就是说不合法。趁着天黑交易,天亮就散。“鬼市”缺少有效地管理,比较杂乱。因此,北海“鬼市”之后,北京古玩市场最后落地潘家园古玩城,其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古玩市场的变化。

  巴黎的跳蚤市场应该说是比较规范的,中心区域的每个摊位都划了线,秩序井然。摊子基本上是在人行道的位置上,而摊主的车就停在摊子边的车道上。因为和摊位捆绑在一起,所以他们在此停车算是合法的,其他人如果把车停在这里,马上就会被贴条,动作比国内的交警还要迅速。摊主的车实际上是一个流动的库房。远离跳蚤市场中心区街边上的一些摊子则比较随意,所卖的档次也低一点、杂一点,当然价格也低。

  跳蚤市场可以说是百科全书,这里有无数你想不到和没见过的东西。这里的东西往往让你感到稀奇古怪,通过这里可以了解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家具内容。有很多物品的知识性很强,比如说沈君收藏的钟,是什么时代生产?什么品牌?什么质地?什么造型?什么品相?重要的是现在是否能走?里面的零件是否齐全?有些零件是不是原装?及其制造工艺等,可以说涵盖了钟表知识的方方面面,非一般的专家所能了解。因此,要淘到心仪的东西,除了有基本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跳蚤市场浸泡多年。多年积攒的专业知识,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个旧钟方面的专家。无疑,类似这样逛古玩市场而成为专家的人为数也不少,沈君就是其中之一。沈君另一方面的收藏品类就是油画,这是法国的地方特产,而沈君主攻的是巴比松画派的作品。

  因为下雨,当天来这里的人明显少之又少。沈君和唐君同样感到很失望。快九点了,摊子还是零零星星,看来今天是无望了。所以,我们只能走向北区的古玩城。临走前,又去了咖啡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买走了咖啡馆里的那三盏煤油灯。

  巴黎的古玩城是欧洲最大的,很多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古玩商都是到这里来进货。到这里来寻宝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所收获,不管收获大小,在这里既可以开阔眼界,也可以增长学问。毫无疑问,这里也是考验眼力、砍价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场所。绝大多数人到这里都会感到缺钱,这里最容易勾起人的购物欲和占有欲。当天我们在这里一直转到下午四点多钟,虽然很累,但也有一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