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都文艺志愿公益典礼暨社区艺术周启动仪式
“文艺志愿精神是一种自觉、自愿地把精神食粮带到人民中去的奉献精神,一种深入到生活中用文艺为群众服务的志愿精神。作为一个文艺志愿者,让观众最直接地感受到朗诵的魅力,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通过朗诵的方式传递到群众中去,让我觉得无比骄傲。 ”著名表演、播音、配音艺术家虹云在表演完诗朗诵《又是春潮拍岸时》后兴奋地说。
为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精神,贯彻报告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 12月4日至11日,由成都市文联、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17成都文联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在成都举办。本次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不仅包括文艺志愿公益典礼,也包括天府文艺名家讲坛和社区艺术周专场演出,旨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递文艺志愿精神,促进成都文艺的全面发展。“本次系列活动是贯彻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对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的响应。希望通过一周的时间,集中展示成都市文艺事业的繁荣景象并开启成都市文艺志愿发展的新篇章。 ”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凯表示。
名家汇聚,高扬文艺志愿精神
为迎接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成都市文联、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于12月4日晚在成都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2017成都文艺志愿公益典礼暨社区艺术周启动仪式” ,近200位成都文艺志愿者以及应邀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的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关于文艺志愿服务的理解和感悟,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大餐。
整场典礼既有展示传统文化的古筝、琵琶弹奏,也有极具现代元素的现代舞、民谣,还有代表巴蜀文化的川剧、古琴,众位艺术家以志愿者的身份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用古筝弹奏的《成都》 ,让质朴的曲调在悠扬的琴弦中格外动人,当古典与现代相遇,奏出了成都既历史悠久又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都市面貌;舞蹈《中国制造》以炫酷的新兴舞蹈跳出了年轻人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自豪之情;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在“嘈嘈如急雨”的情境下,把人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楚汉之争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狼烟滚滚而来;川剧《尘埃落定》片段通过独具川味儿的腔调演绎了一对小人物经历的悲欢离合,道出了生活最本真的酸甜之感;民谣《70后》 ,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讲述着7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沙哑而有质感的嗓音分外感人;小提琴《流浪者之歌》让观众真实地体会到了音乐大师演绎世界名曲的魅力,似乎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诗与远方对人们心灵的慰藉;古琴《流水》用蜀派古琴的技法奏出“上善若水”的道家思想,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静谧的时空中;朗诵《又是春潮拍岸时》以史诗般的多重叙事抒发着对祖国不断腾飞的自豪和对“中国梦”实现的期待;独唱《快乐分享》让观众在甜美的女声中体会志愿精神的伟大。这些艺术家中,有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有获得诸多国际小提琴比赛大奖的小提琴演奏家,有“梅花奖”“金钟奖”获得者,还有民谣音乐人、街舞表演组合,无论是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还是崭露头角的新生代文艺工作者,他们都捧着一片热忱之心,不远万里,将最好的表演送给成都人民。
典礼现场还首发了“天府文艺名家”的宣传视频,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刘朴、朱常棣、何多苓、何应辉、郭汝愚、敖昌群、徐棻、曾成伟、谢季筠、魏明伦等十人。他们在短短的两分钟内表达了对文艺志愿的理解和心得,也纷纷表示,文艺志愿是每个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坚持的事情,只有不断地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多维联动,打造文艺志愿品牌
“本次成都文联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我们特意选取了三个重要的角度:一是公益典礼,希望通过仪式性典礼的形式来突出文艺志愿的神圣性;一是天府文艺名家讲坛,用名家理论讲座的方式来更高层次地传播巴蜀文化;另一个就是社区专场演出,让艺术名家们到基层去给群众带来专业性演出。让三者互相配合,通过多维联动,形成自己文艺志愿品牌,是我们成都市文联所期冀的。 ”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茵月说。
在以往的文艺志愿活动中,无论是在彭州的文艺支教,还是在扶贫试点的文艺扶贫,或者下基层送欢笑演出,成都市文联一直致力于文艺志愿形式的多样化和规范化,而天府文艺名家讲坛可谓为成都文艺志愿品牌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径。本次天府文艺名家讲坛分别请了徐棻、魏明伦、何应辉、朱常棣、敖昌群、何多苓等六位专家就川剧、辞赋、书法、国画、音乐、油画等艺术门类为成都市民奉上了一场场精妙绝伦的讲座。这些专家大多从各自艺术门类的程式、特点、流变、传承、创新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和对话。“进行这种理论讲座是很必要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它抓住了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那就是对其体系脉络的普及和推广,不了解川剧的程式和特殊性,就很难体会川剧真正的魅力。 ”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川剧作家徐棻说。众多专家学者都表示,群众对这些艺术的知识性需求是有待开发的,成都市文联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为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的交流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搭建了重要的桥梁。正如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所说:“当下时代,人们对于辞赋仍有着广泛的需求,虽然较为小众,但仍应该不断地去推广和发扬,我们应该持续发掘这种需求。在这样的文艺志愿讲座中,我看到了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文体的喜爱和关注,这很令我欣慰,他们提出的用新媒体的手段推广辞赋创作,也让我得到了启发。 ”作为本次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讲座和专场演出相互配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广这些具有巴蜀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成一个独特的成都文艺志愿模式。
本次成都文联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还在运用新媒体、延伸传播路径、增强互动性上做了新的尝试。在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科学运用互联网直播平台的时效性、互动性、广泛性、灵活性优势,进行网络多平台的互动和直播让本次活动取得了巨大效益。几乎每场讲座和演出的直播观看人数都达到百万人次,总点击量更是达到3638万次,这也启发着成都市文联在以后的文艺志愿活动中,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坚守多维模式、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更为现代化的文艺志愿品牌。
扎根人民,让文艺为群众而歌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群众生活的聚居地,也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集中点之一。本次社区艺术周以社区为基点,特别选择成都六个主要社区,配合专家讲坛进行文艺专场演出,以点带面,以把文艺送到老百姓的身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场专场演出分别是:川剧、古琴、诵读、民乐、小提琴、民谣,每场演出都选定在不同社区有一定规格的专业场所内,无论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演出礼堂,还是金沙剧场,无论是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山顶大礼堂,还是武侯梦想剧场,成都市文联都希望以最专业的手段把最好的艺术送到人民群众中去。各位艺术家都认为,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各地人民送去欢笑、送去感动、送去滋养,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正如“二度梅”获得者、成都市剧协主席陈巧茹所说:“把川剧带进社区是宣传、推广川剧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出,我发现老百姓对传统戏剧的渴望是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川剧在群众特别是大学生中有着广阔的市场,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以后作为文艺志愿者,把更好、更具有时代色彩的川剧带到基层中去。 ”对于这六场演出的选择,郭茵月表示,这是文联根据成都的文化特色、结合各个社区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而定的,以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是最有效也最有意义的。
“除了更加规范化的基层志愿演出,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基层中培养观众,把文艺‘种’在基层,把基层的文艺发展起来了,成都市文艺才能算真正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联系艺术家们,不仅要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要培养一批年轻的艺术家;同时,也要主抓十几个社区单位,根据每个社区群众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文艺培训。 ”宋凯说。这次社区艺术周是一次探索,今后成都市文联还会不断地推广,尤其是会将其制度化、规范化,也将会在2018年以固定项目来定型,会请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到社区、机关、学校、军队、企业,在各地举办演出和讲座,也会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文艺”的方式进行推广,让其覆盖面尽可能广,影响力尽可能大,让文艺志愿的春风吹满天府之国。
公告
活动名称:2017成都文联社区艺术周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2017成都文艺志愿公益典礼暨社区艺术周启动仪式、天府文艺名家讲坛、社区艺术周专场演出
活动时间:12月4日至12月11日
主办单位: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