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闪光的称号,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历史。的确,当中国舞协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林平谋划要把这个故事用舞剧的样式展现出来时,故事的确是成为了故事,是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前的过去的事。故事核心人物龙梅和玉荣,是我们年逾花甲这一代人的榜样,但是对于半个世纪后的小同学意味着什么,似乎很难说。
赵林平说:“作为从事民族舞蹈教学与创作四十多年的艺术工作者,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以民族舞剧的艺术形式呈献给世人,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和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舞蹈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担当。 ”也就是说,我们有责任让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活在当下,特别是在少年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个创作理念,决定了这部原创舞剧全新的叙事方式。这是以总编导赵明为首的主创团队以致敬英雄的精神倾尽心血的创造。当主创团队在首演谢幕时,我们真正感动的不仅是“草原英雄小姐妹”在今日少年儿童心目中魅力永存的感召力,而且有赵明的精神力量。这一刻,我脑中闪过的念头是:以赵明为首的主创团队,和以赵林平为首的支撑团队,正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来释放这一价值观,满满的正能量。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不是单纯地陈述半个世纪以前的往事,而是选择两代人,确切地说是隔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来陈述,是舞剧叙事特性的凸显和优长的发挥。这部由中场切分为两幕的舞剧,命名直截了当,分别就叫“第一课”和“第二课” 。上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品行的引导。舞剧以“上课”提示叙事方式的选择,不仅是原创的一种艺术表现新意,更是充满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濡心灵”的文化自信。我在想,这部舞剧不是一般性地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而是在讲我们今天如何对故事发生时龙梅、玉荣的同龄人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其实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本身就是一堂课,是一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极好的校外课。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大幕一打开就是卡通般、急匆匆奔向课堂的学生。卡通是极易吸引青少年关注的形象,这其中可能蕴含着他们成长期某种好奇又有些叛逆的心理。
王朝闻先生对美有一个定义,“美是多样的统一” 。多样性能够统一好,才是一部剧真正的成功。我们在该剧里看到了丰富的单纯,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点:
关于空间的运用:它不是纯粹地讲述龙梅、玉荣的故事,而是在舞台上我们怎么给当代人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这样就必然在空间上处在一种现实的空间和口述的空间中。有了双重空间,它的间离和融通,我觉得都不需要过渡,下半场两排的桌子一拉,羊从里面就爬出来了。空间就很自如地转换,一点都不生硬。另外,羊圈从遮挡的空间到转一个方向到敞开,我们借助遮挡的空间看到了很多新奇的形象。该剧在空间的理念上下了非常多的功夫。
关于形象:我们知道它有在场的人物,是家长和孩子,又有故事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空间放在一起时,又意味着不同人物的贯通。如果没有互动,玉荣的故事可能真讲不到这么生动。另外这里有实指的人物,也有拟人化的物体,包括草、羊等,还出现了真实的人物和道具物体的结合,这种形象的构成上就很自如。
关于动作语汇: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关于学生卡通的动作、音乐编舞的技法、对肢体的处理等,我觉得太惊喜了。该剧中有卡通的动作、捕捉动物神态的动作、生活动作,又把一些蒙古族舞蹈风韵融在场景中,这么多的东西在里面,没有让人觉得不舒服。
(于平 文化部艺术司原司长、文化科技司原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