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至爱之终结》:一种“活着”的领悟
栏目:视线
作者:阮文女  来源:中国艺术报

歌舞剧《舞至爱之终结》剧照

  被《柏林早报》评论为“充满诗意的作品,如费里尼电影般满注了奇妙与色彩斑斓的想象”的歌舞剧《舞至爱之终结》 ,作为第四届(2017)爱慕·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剧目,于8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壹剧场上演。这部由香港进剧团演出的作品,取材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著名小说《流浪者之歌》 ;黑塞这位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家,其作品中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充满象征意味的特点,在《舞至爱之终结》中以戏剧、舞蹈和音乐等元素予以展现,诉说年轻聪慧的薛达(通译悉达多)对生命的探索。他在旅程中做出各种选择,在历经荣华富贵、爱欲及死亡的试炼后,体验最终的爱与自由。在演出里,悉达多的故事糅合去年冬天刚去世的加拿大歌手及诗人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歌曲——剧名也来源于他的歌词,组成一幅丰富炫目、充满异国想象的舞台流动风景。

  这个故事在90分钟时间里讲述了悉达多的一生,综观整场演出,故事推展流畅,形体动作及舞蹈编排不俗;故事从悉达多欲离家出走讲起,在他经历了歌女的温柔乡、商人“简单”的金钱游戏后,最终来到河边,船夫在渡人,船夫说:“有的人摆渡过河,跨越困难;有的人,却不用过河,自然把问题处理掉。这条河流,便是我们的老师。 ”从此悉达多跟着船夫一起,摆渡人过河。最终,经历了丧妻丧子的悉达多,对所有人世间的苦痛感同身受,他也就最终证悟了——本剧的创作者和黑塞一样,没有选择虚无的结局,而是选择了拥抱与和解,那是一种“活着”的领悟。

  本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叙事手法的巧妙:多个角色由两个演员完成——演员、香港进剧团创办人陈丽珠和另外两位演员扮演了悉达多、船夫、歌女、商人、悉达多之子、悉达多之父、旁白等近10个角色,角色的转换有时就在一瞬之间;同时,剧中有两次演员“停止”表演,关掉舞台两边的字幕,直接和观众互动,讨论“如何喜欢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等问题,让观者产生参与创作的“错愕” ;这种错愕与影像、诗歌、演唱、舞蹈、独白相互穿插。亦有评论认为,在故事最开始,旁白讲述少年悉达多为求父亲让他离家当苦行僧,整夜动也不动地站在父亲房门外,但在形体动作上就安排少年缓缓地大踏步趋向父亲,这种“站着不动”跟“步步进迫”就成了有趣的“反差” ,令观众开阔了思考空间,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悉达多面对人类快乐的范围与痛苦的挣扎这个命题的过程,是经过了磨难、尝遍了人世间各种肉体折磨与情绪体验后对情感体会的最高境界——本身“面对” ,便是走出小我的最有力途径。就像本剧的结尾:演员以旁白问观众一个问题:“一个人被手捆在树上,痛苦万分。他的下面,是一个手持利剑的士兵,等待树上那人掉下来后,便砍掉他的脑袋。这个被缚在树上的人,该怎么办? ”舞台上的悉达多揭开谜底:“跳下去,享受这一刻——从死亡中能够窥见新生命。 ”

  本剧至此剧终。

    新闻链接

国际女性戏剧节关注幸福

  本报讯  8月11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妇联指导,北京剧协主办,北京晴禾景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2017)“爱慕·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在北京A 33剧场拉开帷幕。此次戏剧节以“成为幸福的创造者”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香港、北京、萨格勒布的演出团体,为戏剧艺术爱好者带来《期限》《舞至爱之终结》《萨拉凯恩在4:48上书写》《灰姑娘之水晶鞋奇缘》《带针女孩》五部戏剧作品。丰富绚丽的效果,奇思妙想的创意,充满张力的演绎,刻画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着重展现了的女性创作生态和新时代的女性精神。国际女性戏剧节自2011年启动,在发展为成熟文化品牌的同时,也推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原创作品及海外参展作品,本届国际女性戏剧节旨在通过呈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故事,向幸福的创造者致敬。此外,“女人·戏剧·城市”主题艺术展以及为女性实现艺术理想、为家庭开启艺术生活方式的“花洋计划”等艺术活动也启动招募征选。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