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女声合唱团曾荣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无伴奏民谣组冠军 施渠通 摄
有这样一支合唱团:团员中没有专业人员,除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就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但却从一个业余团队迅速成长为具有一流专业水准的非职业合唱团——它就是温州女声合唱团。7月11日至14日,温州女声合唱团在2017西安合唱艺术展演大会上,与来自中国陕西、内蒙古、贵州和美国犹他州、弗罗里达州、肯塔基州等地的多支合唱劲旅同台竞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作为展演最重要的环节,专场音乐会分为两个大的半场,下半场开始时已经是20:45——这几乎接近小型音乐会散场的时间,让人不禁担心炎夏里的听众会不会提前“撤离” ?但温州女声合唱团一个亮相就“抓住”了听众——开场一首无伴奏Children of Light,纯净的女声如天籁般和谐。Childre n of Light是温州合唱团音乐会第一部分“梦”的第一首,接下来的还有Moon Godness In 、the Sweet Byand By等作品,总体音量并不强,音色多数处于轻柔、空灵的状态。The typewriter的风格与前不同,它改编自著名的管弦乐小品,几乎是将人声当乐器用,合唱队员稍有不慎就能唱“砸锅” ,如绕口令一般的女声快速、轻盈、清晰,是对合唱快速节奏技巧的一大考验,令人惊奇的是温州女声合唱团竟完成得如此轻松。
第二部分“忆” ,是合唱团委约作曲家徐坚强根据浙江民歌和温州瓯剧音乐改编的“私房菜” —— 《青丝鸟》 《李有松》 《对鸟》和《卖花线》 。 《青丝鸟》中对鸟鸣声的模仿、 《对鸟》大段调性的游移都让听众眼界大开; 《李有松》和《卖花线》中的故事性较强,合唱队的表演灵活、丰富且没到“过火”的地步,尺寸拿捏准确。总的说,由于是量身定做的作品,又有方言度韵的便利,合唱团无论声音还是表演都张弛有度、放得很开,那种歌者的畅快、表演的自如洒脱深深地感染了听众,掀起了小高潮。
可以说“梦”和“忆”相邻,对一支温州女声合唱团来说要具备从声音、音乐感觉和表演上迅速“切换”的能力,这一方面凸显了合唱团的训练水准,例如不和谐音程的解决方式、音色的调整等,另一方面很好地诠释了当今世界合唱创作风格和表演风格多样化的趋势。
中场稍事休息后,女声团又先后表演了“恋”和“颂”两个板块。前者由云南作曲家晓耕的作品《小河淌水》 《崴萨罗》 《撒里罗》组成。晓耕的这一部分云南韵味的作品通常运用民族语言、民族旋律素材、民族乐器伴奏以及一些戏剧化的结构手法。 《小河淌水》中高飘的女高音和中低声部弹性的和声扩宽了歌曲的纵深声场,舌音模拟的流水声很新颖,不经意间把人们带入了清澈的溪水旁边,增强了音乐画面立体感,深化了原民歌的意境。 《崴萨罗》由葫芦丝引入,用汉语、傣语交替重叠演唱,一首被很多合唱团演唱的作品被她们演绎得更加清澈、活泼,傣族民歌《拴线歌》的音调元素也在鼓声的加入和呼喊声中变得更加形象化。
“颂”的整体风格是通俗品格的。徐沛东作曲的《我像雪花天上来》的和声是相对传统的,但也更考验合唱团的和谐感,经过前边民族味、动感十足的“恋”后,合唱团迅速找回了西方合唱美学范式的和声感,由“张”一下子“收住” 。接下来温州籍青年作曲家金承志的《外婆》相当亲民,民谣风的旋律、简约的合唱手法、温暖的音色在合唱团演绎下如同一丝“荷香”沁入听众心灵。
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吴灵芬表示:“许多外国合唱专家非常喜欢温州女声合唱团柔美和谐的声音特质和清秀灵动的表演风格。建议温州女声合唱团能更多地与国际优秀合唱团队开展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中国合唱事业更大的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本月内温州女声合唱团第二次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再度亮相。自2004年建团以来,在指挥邹跃飞、声乐指导余巧玲的引领下,从一个业余团队迅速成长为具有一流专业水准的非职业合唱团,如今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2006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合唱节金奖; 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银奖; 2008年获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合唱)电视大赛优秀奖、首届中国海峡两岸合唱比赛金奖; 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 2012年获第三十届西班牙康托尼格欧国际合唱艺术节合唱比赛民歌组第五名、女声组第六名; 2016年获俄罗斯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节无伴奏民谣组冠军、女声组亚军。如今的温州女声合唱团已经是国际合唱比赛的“常客” ,她们立足温州、放眼世界,带着温州人特有的乡音乡情,向世界传递着家乡文化、传唱着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