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刻墓志或揭开唐代延庆建制之谜
栏目:以物说史
作者:王伯轩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7年出土于延庆南菜园的唐砖刻墓志

  在北京市延庆博物馆“妫川风韵”展厅内,陈列着一件距今1200多年的墓志。该墓志于2007年出土于延庆南菜园地区。长40厘米,宽40厘米,以砖制成,砖面刻文65字,其文曰:“大唐开元廿八年岁次庚辰三月一日丁亥郑州荥泽县人逯运前任汝州甲城府折冲左降幽州开福府别将妫州身亡夫人太原王氏寄葬儒价州城东南一里坎上。 ”

  墓志秦汉始有,盛于魏晋之后,其材以石为主,或有砖瓦,多藏于墓葬,用以铭记逝者生平。那么,此方墓志的主人究竟何人?他与唐代延庆建制又有哪些重要联系呢?

  根据志文记载,逯运,郑州荥泽县人,生年不详。纪年“开元廿八年” (740年)为其葬年。逯运曾任汝州甲(按“郏” )城府折冲(官名) ,又被贬官至幽州开福府做别将,身殁于妫州。其夫人王氏是太原人。逯运被寄葬在距离儒价州城东南一里的高地上。

  这篇言简意赅的志文虽然字数寥寥,但是其内容甚为丰富。不仅讲述了逯运的姓名、籍贯、官职等生平事略及其遭遇贬官的人生变故,全文还出现了唐代州名5个、府名2个、县名1个、官名2个。最值得关注的当属“儒价州”之名,因逯运葬于该州城东南一里,故推而可知,葬地西北一里即为该州城,其位置即为今延庆县城南部附近。换句话讲,延庆县地于740年曾被称为儒价州,并在今延庆县城南建有城池一座。

  那么,文献资料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通过研究史料我们得知,延庆地处燕北,自古即为边塞之地。自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置上谷郡以来,延庆历经朝代更迭,建制时有兴废。唐初,延庆县地属北燕州怀戎县,唐贞观八年(634年) ,北燕州改名妫州,属县不改。 (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年) ,妫州与怀戎县移治于清夷军城(即怀来故城)。唐天宝元年(742年) ,罢州改郡,妫州更名妫川郡。领县如旧。至唐乾元元年(758年) 。妫川郡复称妫州,此后终唐未改。文献资料不仅只字未提“儒价州”三字,而且从现有资料看。延庆县地似乎始终辖于妫州之下,这与墓志记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那么,延庆“儒价州”的建制记载当如何解释呢?

  首先肯定一点,这方墓志不是后人伪造之物,并且尚有另一块延庆出土的唐永泰二年(766年)墓志同样出现了“儒价州”字样,另有诸多考古依据以为佐证。其次, (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妫州与怀戎县移治清夷军城后,至该志“儒价州”出现的纪年时间,即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间。延庆县地归属沿革尚待进一步考证。移治之举或为儒价州建立提供了空间。再次。唐代延庆县地无论归属何州,其地理位置均为边州,毗邻少数民族诸部,例如奚、契丹等族。唐时,边州要道多侨置羁縻州以怀柔内徙之少数民族,“儒价州”抑或为羁縻之一。最后。据五代史、辽史等文献记载,“儒州”一词不但多次出现,而且其建制在延庆县地,尽管“儒州”与“儒价州”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其间或有密切联系。

  因此,在这方墓志中出现的“儒价州”一方面不但为深入探究唐代延庆建制沿革以至于北京历代建制沿革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而且可以明确作为唐中期延庆县地的行政州而提出。另一方面,虽然文献资料的散佚讹误等现象以及新名词的出现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趋于复杂。但是这方墓志对于正经补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