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经典:400年前的大IP,今人如何正确“打开” ?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盒装《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

    4月23日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也正是莎翁的生日。作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从今年年初启动的全球纪念活动中的一项,“永恒的莎士比亚: 《麦克白》特别放映”于日前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

  “虽然早于电影发明近300年前就已经去世,但莎士比亚无疑是最受创作者青睐的剧作家,至今他的作品已被无数次地改编,并搬上银幕。 ”在活动现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副主任兼运营总监潘露西如是感慨。她所言非虚,几乎所有莎剧都是“大IP” :包括几十个版本的《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电影《亨利五世》 《无事生非》与《皆大欢喜》 ;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威尼斯商人》以及拉尔夫·费因斯自导自演的电影《科里奥兰纳斯》等,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剧作家能与之抗衡。

2015版《麦克白》电影剧照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项目《李尔王》剧照 

  于1606年首演的《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虽然长度只有《哈姆雷特》的一半,却一向被认为是莎翁最尖锐、大胆,且极具创新的作品。经由它改编而成的电影很多,例如奥逊·威尔斯在1948年自导自演的版本, 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版本, 1979年由伊恩·麦克莱恩与朱迪·丹奇主演的版本。而此次活动中放映的2015版由来自澳大利亚的贾斯汀·库泽尔执导,德裔爱尔兰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与法国演员玛丽昂·歌迪亚主演,其诗化、古典的语言与影像的风格化,可谓经典翻拍的一次颇有意味的尝试。

  “如果没有被破坏,就别尝试去修复”

  与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对历史事件的关注与刻画不同, 《麦克白》着重描写了麦克白夫妇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剧透”很简单,一言以蔽之就是“麦克白弑君篡位,并最终走向毁灭” ,但作者却将一位天性高贵、骁勇善战的苏格兰大将,向地狱之门迈出的每一步,所经历的精神搏斗与沉沦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其过程发人深省。更有意思的是,原作里诸如“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再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想象中的恐怖远超过于实际上的恐怖”“教唆杀人的人,结果反而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鸩而死”等台词时常出现在欧美影视作品中,剧中女巫的一句“拇指怦怦动,必有恶人来”甚至被用在久演不衰的英剧《马普尔小姐探案》进行调侃,其文本的经典意义可见一斑。

  大刀阔斧删改还是保持“原汁原味” , 2015版《麦克白》的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显然选择了后者——电影的每句台词都出自原作,对此他的解释也颇有趣:“如果没有被破坏,就别尝试去修复” 。不仅如此,拍摄过程中“莎学”专家尼尔·斯温一直为演员进行方言执导,确保他们能真实还原并再现发生在几百年前的苏格兰故事。

  与文本“守旧”相对,贾斯汀·库泽尔着意在影像语言上创新,并以个性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不同于此前众多版本以三个女巫开篇,在幽暗、神秘的色调中,电影一开始便是石楠花与青苔包围下,小男孩青紫色的遗体——麦克白夫妇痛失爱子,让原本倾向于讲述“野心”的故事风头一转,变成了“遗失” :从遗失孩子、遗失情感与良知,到最终遗失理智。在贾斯汀·库泽尔看来,他对主人公塑造的切入点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个听上去非常现代的心理学疾病,让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变得更让人信服,“他不停地战斗、战斗,把剑刺入敌人的身体再拔出,如果剑掉了,那就拿起石头猛砸对方的脑袋,一遍又一遍。我们知道,不少从战场归来的军人都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他们会产生幻觉,即便已经回到家,他们仍然以为自己在战场上厮杀。 ”

  以表演而言,迈克尔·法斯宾德与玛丽昂·歌迪亚这对“麦克白夫妇” ,不似曾经的伊恩·麦克莱恩与朱迪·丹奇那样拥有极丰富的舞台经验,但就与镜头语言的配合来看,这样反而能扬长避短。就像麦克白夫人开始因罪孽感到恐惧时,她面对自己幻觉中的儿子,喃喃自语:“地狱里是这样幽暗!呸,我的爷,呸!你是一个军人,也会害怕吗?既然谁也不能奈何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怕被人知道?可是谁想到这老头儿会有这么多的血?去睡吧,去睡吧……”贾斯汀·库泽尔只是将大特写固定在玛丽昂·歌迪亚脸部,任由其将独白完成;又例如当麦克白对夫人一边扭曲而痛苦地笑着,一边说出“啊!我的头脑里充满着蝎子”时,镜头推进,一滴泪缓缓从他的右眼滑落,简洁、节奏精准,却并不夸张。

  影片在位于苏格兰的云雾岛上拍摄,担纲摄影的亚当·阿卡波,曾因掌镜美剧《真探》而大受好评,此次他依旧个性十足地以烟雾与火焰营造氛围,并运用暗黄与青蓝、黑与红等色调的对比强调《麦克白》阴郁、沉重与血腥的不同感觉。“视觉冲击力”或许是一个被用烂的词,但结尾班柯之子从麦克白的尸体旁拾起剑向前跑去,猩红背景中瘦小的黑色人影渐行渐远,无疑还是以视觉语言,对莎翁笔下杀戮主题“流血必然引起流血”进行了独特诠释。

  “打开方式”见仁见智

  稍显遗憾的是,此次进行放映的《麦克白》 ,中文字幕并非来自人们所熟知的朱生豪先生翻译版本。这让原本已显佶屈聱牙的台词更难理解,难怪被有些观众评价为“镜头唯美、不讲人话的苏格兰版《聂隐娘》 ” 。

  这一遗憾更加让人意识到除翻拍经典之外,文本翻译的重要。4月22日,同样作为“永恒的莎士比亚”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支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正式发布。这套中英双语图书受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授权,由“莎学”专家乔纳森·贝特和埃里克·拉斯姆森,依据世界上最早的莎士比亚作品集《第一对开本》修订而成,他们还为每部作品撰写了介绍短文以及注解。

  《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共包括莎翁的12部悲剧, 14部喜剧, 10部历史剧,未收入《第一对开本》的两部剧作以及诗歌,共计39部作品,全集的中文译本由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前台大戏剧学系主任彭镜禧等人进行翻译。

  另外,在一直备受关注的“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项目中,今年也在中国多座城市展开了由《李尔王》 《哈姆雷特》与《奥赛罗》组成的“莎翁季” 。其中,《哈姆雷特》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去年十月,该剧首次通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向英国550家影院的观众进行现场直播,之后在世界各地巡演,弥补了众多“卷福”迷的遗憾;担纲《奥赛罗》导演的尼古拉斯·希特纳,用现代服装及社会背景重新诠释莎翁的战争题材;萨姆·门德斯执导的《李尔王》 ,则更可让观众与格里高利·柯静采夫、黑泽明、彼得·布鲁克、吴兴国等多位东西方艺术家以《李尔王》为蓝本改编的电影、舞台剧进行对比。

  对于创作者而言,莎剧作为“大IP”有常拍常新的价值;而至于今天的读者或观众,品赏、解读莎士比亚,是遵循文字还是做足功课再走进剧场,或透过银幕中的光影流转,想来,人们都不难找到各自正确的“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