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有火一样的热情,现实中是勇猛精进的写作,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小说中是浓烈的自尊和自卑以及总是被现实击溃的爱情。电视剧继承了他的灼热情怀,但也进行了不小的改编。
开篇的“中学开饭”被公认为深得原著精髓。一是小说中对风雪和环境的描写直接变成了旁白,二是简陋的饭食和少平坚毅的面容,瞬间让人觉得这事可信。
应该说,这部剧的主创人员对小说和作者有一种虔敬之心,无论是情节的取舍,还是方言的学舌,乃至服化道方面的精细努力,都意在留存原著的味道。在顺利地给予书迷们“忠实原著”的安全感之后,电视剧移形换影地做了很多重构。
对原著最大的改编莫过于倒换了孙氏兄弟的主从地位。原著中孙少平是男一号,叙事中心,孙少安是大配角,辅线人物。从目前播出的版本来看,孙少安是无可置疑的男主角,叙事重心始终在他身上,而且整个人物的调性也不同于小说了。
小说中的孙少安虽然是乡村能人,但农民的蒙昧和软弱他都有,其凡人的属性更多,电视剧中的孙少安更接近英雄,不管是智慧还是胸怀乃至武力,都是超越常人的。只有一件事他显得有些“怂” ,就是放弃了对润叶的爱情,可是婚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叠加,他也是几经挣扎之后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的确不是一往无前的情圣,但也不能像李向前一样简单指责他:你为什么不娶她,你也是个汉?
为什么舍少平而取少安来担纲?我分析,是因为少安能更好地折射一个时代的艰难和奋进。他一直扎根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中国最为天翻地覆和波澜壮阔的区域就是农村。某种程度上,孙少安和《老农民》里的牛大胆是一样的,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老百姓要过好光景” ,并且为此不屈不挠地付出努力。
为了让社员多一口吃的,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私分了猪饲料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包产到户。争水源,他力服两村。开先河,他炸山打坝。原著里散落的“英雄事迹”被梳理运用起来。小说里的孙少安更立体、丰满,但作为戏剧人物不可爱。电视剧里的孙少安传奇性更强,正是强情节电视剧中所不能缺少的天神般人物。
由这样一个农民带头人来串联全篇,就是输出正能量,就是名著的当代性复活。而孙少平不具备驱动这种主题的可能性。他在小说里的行动不乏自强和昂扬,但缺乏上升的曲线;洋溢着绝不屈从命运的硬气,绝不低头世俗的高贵,但这更多是一种精神活动,不适合影像叙事。
电视剧没有背叛小说的框架和人物走向,但通过素材的取舍,已经完成了对原著的刷新。孙少安进行了精神补钙,孙少平更多被放进了暗场,配方变化后,这已经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了。孙少安和孙少平是“50后” ,在中国的广袤国土上,“50后”仍然充当着社会的中坚力量。 《平凡的世界》记录和折射了他们青年时代的艰难与奋进,感染和激励了接踵而来的“60后” 、“70后” ……历史拔步向前,孙氏兄弟的困境已不复存在,但历史也是循环演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真情永不过时,奋斗总有价值,这是今天重看《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是新旧两代人精神连通的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