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合作好戏更多
——访上海当代戏剧节总监喻荣军
栏目:交流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1995年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组建至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走过20年。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不仅创作出了一系列充满活力而又脍炙人口的佳作,也与各个国家的艺术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其中,上海当代戏剧节便是一大亮点。作为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组织承办的戏剧盛会,戏剧节每年都会向国内外观众介绍国际当代优秀戏剧作品,并日渐成为国际戏剧人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上海当代戏剧节中,来自爱尔兰、英国、德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伊朗等国最前沿的当代戏剧纷纷与观众见面,荒诞派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日本著名导演铃木忠志的《李尔王》 《秃头歌女》 ;挪威戏剧家约恩·福瑟戏剧作品单元中的5部话剧,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有关上海当代戏剧节,在组织与呈现方面有何特别之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组建20周年,又将推出哪些有意思的艺术交流项目?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上海当代戏剧节总监喻荣军。

  ○记者:在第十届上海当代戏剧节举办之前,由于预算有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曾经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希望以“众筹”的方式,促成更多国外艺术家来华演出。这一做法是否得以顺利进行?对于中国的观众,“众筹”还比较陌生,您有怎样的看法及预想?

  ●喻荣军:上海当代戏剧节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独立承办的,每年的剧目都在15台以上,但除了自第五届起每年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提供的20多万元资助之外,所有的经费都要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己解决,因此预算一直非常紧张。许多很好的国际项目最终都是因为经费的问题没有成行,非常令人遗憾。从第一届起我们就尝试寻找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与赞助,不过很困难,有时候找得到,有时候找不到。此次戏剧节前,我们首次尝试以“众筹”的方式获得资金,以促成国外艺术家来华演出。其中,由国际剧协音乐剧场委员会推荐的立陶宛实验歌剧《祝你好运》是一出非常当代的剧场作品,也很符合上海当代戏剧节的定位,但由于对方人数较多,其国际旅费我们无法承担。这部作品要在可容纳200人的小剧场进行演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收回成本,因此我们就想通过“众筹” ,解决他们的机票。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也筹到一些资金,但仍旧不足以支付所有人的机票,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和立陶宛等国企业与机构的资助共同来解决的。这样的结果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其实“众筹”不失为一种宣传和推广的手段,可以让观众更早地了解即将上演的剧目,并且共同参与进来,未来这种方式应该会越来越多。

  ○记者:第十届上海当代戏剧节以“当代十年·不止戏剧”为主题,不少作品也让观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性质” 。从您的角度来看,已经走过10年的当代戏剧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而对于上海的观众而言,是否已经足够宽容,去接受这些多元的戏剧作品?

  ●喻荣军:上海当代戏剧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当代性与前沿性,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邀请和推荐更具有当代特点的作品。对于一些新的戏剧形式,更会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引进,这其中包括肢体剧、舞蹈剧场、音乐剧场、跨界合作、默剧、偶剧、实验戏曲和歌剧等等。例如,在第十届上海当代戏剧节中,我们就推出了约恩·福瑟的作品单元,由5个国家的戏剧人来共同演绎,并且配合推出研究、交流、出版等活动,让更多的国内观众可以对约恩·福瑟有所了解,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做有关他作品的戏剧演出单元。

  戏剧节的观众其实不只是上海的,而是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对于我们上演的作品一直都很关爱和包容,这让我们很是欣慰。这几年,戏剧节的观众越来越多,第十届的上座率是历年来最高的, 《等待戈多》 《李尔王》等作品的戏票全部售罄,许多优秀的剧目也都是从这个平台走向全国的。对于一些实验探索的当代作品,我们会事先和观众进行沟通与宣传,引导他们进行欣赏与讨论,这有助于打开观众和中国戏剧人的视野。

  ○记者:您认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喻荣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已经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与组织进行了交流与合作,除了充分利用上海当代戏剧节这个平台,还推出了许多合作的剧目,包括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芬兰、丹麦、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剧院共同制作剧目,并且进行国内外的巡演,中心也有一大批剧目先后出国进行演出。其中,肢体剧《人模狗样》已经在十几个国家上演,而多媒体剧《白蛇传》也得到了很多国家观众的喜爱。交流与合作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定位,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导演等创作者也越来越有国际合作的经验与技能。今年我们制作的15台全新作品当中,与国外导演和团队合作的就占了一半以上,这不但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更多新的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把国内的好作品推介到国外,在合作过程中打造适合国际巡演的剧目,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

  ○记者:今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20周年,对于即将上演的剧目,特别是在外国艺术作品的选择上,您认为有什么样的标准和特点?特设的青年导演展演单元,又有怎样的特色?

  ●喻荣军:今年我们准备了内容十分丰富的演出季,共有51台剧目。其中,我们从过去20年排演的292台剧目当中选择了在观众中有影响并且能够代表中心艺术水平的8部作品,包括《商鞅》 《秀才与刽子手》 《1977》 《长恨歌》 《老大》 《大哥》 《上海屋檐下》和《万尼亚舅舅》 ,还有《www.com》 《活性炭》等20部小剧场作品也将轮番与观众见面。在新剧目方面,我们推出了一个“国外经典、上话质造”的演出季,这个演出季跨度为5年,都是和国外一流团队进行合作。今年是戏剧家阿瑟·米勒诞辰100周年,我们即将推出他的《推销员之死》 ,便是与美国戏剧人共同合作的。除此之外, 《黑鸟》 《死亡和少女》等国外经典作品也会陆续亮相。而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将联合俄罗斯、丹麦、塞尔维亚、波黑等国的艺术家共同推出根据前南斯拉夫同名电影改编的话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与观众共同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