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耶两眼含着深情的泪花,在粗糙的稿纸上写下歌词
土窑洞中诞生《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这首著名的《延安颂》诞生于1938年。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首歌曾经激励了大批革命志士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追求崇高的革命理想;也激励了大批革命战士奔赴抗日战争前线,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血洒疆场。今天,这首歌已经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经典之作而载入史册。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莫耶,当时只是一位20多岁的女文艺兵。
莫耶原名陈淑媛,福建安溪人。她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代就开始发表文艺作品,被誉为才女。1937年莫耶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同年10月奔赴延安,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是培养军政干部和人才的大本营。抗大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干部、战士、工人、学生……在抗大的创办过程中,没有校舍,学员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纸,就把桦树皮剥下来晾干后订成小本子使用;没有墨水,有的挤桑葚汁代替,有的用锅灰掺水使用;没有桌凳,用砖石垒,或席地而坐。学员们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抗大聚集了很多文学艺术界的名人,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如:田方、吕骥、郑律成、王久鸣……所以当时抗大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在抗大,每天都能听到慷慨激昂的抗战歌声,感到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抗大学员还自己编写剧本,如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编写出版了《剧本》刊物,常常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学校各队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集体晚会,从领导到战士、从老红军到青年学生,经常同台表演独唱、合唱、小调、笑话和戏剧。抗大文艺工作者还单独或与其他文艺院校合作排练了《阿Q正传》、《母亲》、《黄河大合唱》等名作,这些演出在军队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文艺工作者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用一支笔、一首歌、一出戏表达着对延安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们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抗大的文化氛围对莫耶的影响是巨大的。她进入抗大后,分配在第三期三大队学习,因为有文艺才能,大家推选她为抗大大队救亡室的文娱委员。据莫耶的同学路林回忆说:“记得她刚来延安时的模样,中等身材,一身灰色的棉军装,加上一顶带耳的棉帽,一双大棉鞋,一副手套,把她装扮得圆鼓鼓的,她是南方姑娘,不大会讲普通话,加上她文静的性格,一进门未开口先笑,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算是对全班同学热烈欢迎的回答……”在抗大,莫耶不断学习,并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有了不小的进步。
1938年春天,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成立,组织上调莫耶和抗大演剧队的一些同志到鲁艺戏剧系学习。在学习中,莫耶和演剧队队长左明共同研究了三幕剧《血祭上海》的创作,后来还参加了鲁艺王震之执笔的三幕剧《大丹江》的创作讨论。同年夏天鲁艺成立了文学系,莫耶又转入了首届文学系学习。鲁艺实行军事化管理,为战争服务,那里的女同学和男同学也是一样的习武一样的学文。莫耶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延安颂》的酝酿创作。据路林回忆:“每天熄灯号一响,同学们敏捷地钻进被窝,不久便睡着了。然而此时的莫耶却不睡不眠,借着剩余的炭火和残烛,用凳当桌,面对着墙角坐着,在稿纸上写着什么,微弱的火烛照着她的背影。她在写什么呢?有的同学开玩笑地说,可能在写情书给她南国的恋人。这些猜疑,她只是默默地不好意思地笑笑。等同学们都熟睡了,我把桌上的烛头送到她的面前,看见她两眼含着深情的泪花,情绪很激动,再看看那粗糙的稿纸上有着一行诗歌形式排列的小字,为了不打扰她,我没看她写的内容,只是轻声嘱咐她‘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操呢!’她总是微笑着点点头,又总是写到三更鸡鸣。第三次为她送烛头时,她把手稿递给我,并说要我提点意见。我接过她的手稿,这首歌词映入我的眼帘,此时此刻我的情感立刻被她的诗句所感动……”《延安颂》的歌词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土窑洞中诞生的。这首歌后来由郑律成谱曲,并由他和当时鲁艺女声乐家唐荣枚用男女声在延安礼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唱,受到了热烈欢迎。
《延安颂》还有一个改名的小故事。《延安颂》的原名叫《歌颂延安》,莫耶回忆说:“在《歌颂延安》演唱的第二天,中央宣传部来人要走了我这歌的歌词。几天后,鲁艺秘书长维克多同志拿给我一张铅印的歌页,歌名已改为《延安颂》。秘书长问我说:‘中宣部问对歌名这样改你有什么意见?’我当时就说:‘改成《延安颂》好!’”。
这首庄严高亢、饱含深情的《延安颂》,当年在鲁艺、抗大、陕北公学、女子大学等学校普遍传唱,也传到了陕甘宁边区、各解放区、各战区,越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飞到白色恐怖下的国统区,飞到抗日前线,鼓舞战士奋勇杀敌……从此以后,《延安颂》这支歌也就广泛传唱开来。
抗大、鲁艺健康活泼的文化生活,培养了莫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她的艺术造诣上了一个台阶,也更加坚定了她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终身从事文艺工作,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献给热爱她以及她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在延安期间,莫耶还写了《肉弹勇士》、《抗战周年纪念颂》等歌词,由郑律成谱曲,还为陕甘宁边区儿童写了《儿童进行曲》歌词,也是由郑律成谱曲,这些歌词和曲子都收在了《郑律成歌曲选》中。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莫耶参与并执笔编写了三幕剧《丰收》、儿童歌剧《到八路军里去》和《荒村之夜》。莫耶还经常写些反映战后生活、战斗场景和工农兵事迹的作品,主要有《伤亡簿上的第一名》、《敌人悬赏一千万元的女人》、《战斗没到时候》和《军队是鱼,老百姓是水》、《晋西北劳动英雄检阅大会》,这些作品在军队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4年起,莫耶任晋绥军区《战斗报》记者、编辑,继续为人民军队、为党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莫耶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出版有短篇小说《春归》等。她于1986年去世。
莫耶
1938年,郑律成在延安指挥《延安颂》
抗大女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