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风(国画)
著名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毛主席在农村调查》、《野火春风》的作者、江西省美协主席蔡超正在为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谈及自己近30年的中国画创作经历,他表示,红色题材作品是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的、最为喜爱的题材。而在新时期国家强调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美术创作的地域特色,是每一位从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美术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因为身体原因而与大学擦肩而过的蔡超进入江西省南昌市书画之家工作,在书画之家举办的一系列展览上,他认识了很多在全国颇有声望的老艺术家,看着他们的艺术作品,蔡超也梦想着能将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文革”开始后,书画之家不复存在,但蔡超的“书画之家”却在井冈山建立了起来,他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创作和“修炼”,他在井冈山采风时,遇到了方增先、林岗、孙滋溪、刘春华等画家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蔡超同他们一起在实践中学习。他说,那段时间里,弋阳、萍乡、安源、井冈山、瑞金等江西省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他都跑遍了,在实践和采风的过程中,蔡超深深感受到江西红色文化的厚重历史:东部弋阳县是方志敏烈士的家乡,西部萍乡是秋收起义的纪念地,东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西南部的井冈山更是记载着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采风过程中,蔡超拜访了许多老赤卫队员,听他们讲述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在革命敬老院,很多在革命斗争年代全家被敌人杀光,自己仍然坚持革命的老一辈回首当年,感到非常自豪的景象给他印象颇深,他觉得这样的革命斗争事件和人物非常有感染力,画家的职责就应该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将那段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表现出来。他说,自己是一个生于江西、长于江西的美术工作者,有义务将江西这块军队诞生地、工人运动发源地的深厚革命文化通过自己的画笔反映出来。
所以在构思《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时候,蔡超深入农村采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井冈山地区,很多老乡都见过毛泽东,他们向蔡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向他勾画了一个亲切、朴实的毛泽东的形象,蔡超力图将自己与老乡的访谈体会融入画面之中,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在表现手法上,和“文革”时期“红、光、亮”、“高、大、全”的美术作品截然不同的是,《毛泽东在农村调查》所采用的艺术语言偏向较为细腻的工笔画风,对此蔡超说,之所以采用这种风格,一是从技术层面来讲,他当时对写意画如何表现宏阔的历史题材感觉能力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画工笔就很稳;二是当时对绘画写实性的要求很高,要画得细致、大众化,对于这幅作品,重点要突出毛主席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毛主席所提倡的重视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使蔡超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领域一鸣惊人,随后,他又以同样的热情创作了颂扬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意志与信念的《火种》、反映革命群众斗争历程的《野火春风》、表现赣南山区艰苦生活的《黄洋界保卫战》和表现抗日战争岁月里中国军民不屈精神的《众志成城》等一系列作品。蔡超在回顾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创作的众多反映革命斗争史的画作时说,艺术还是要靠一种感情、一种冲动,它需要一种情感融在画家的思想中,才会主动去反映这些历史,传达革命历史题材画面背后的革命激情。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蔡超的创作主题转向了工业题材,用水墨语言表现工业社会的力量与速度,但他还没有放弃对于革命历史画创作的思考与探求。他说,革命历史题材画作的创作是非常费时间费精力的,它需要一个积累过程,画一张画要调查很多东西,考察画面史实、人物服装、历史细节等等,所以并不能像创作其他作品一样“一挥而就”,这是革命历史画创作的困难之处,也是很多此类画作能成为艺术经典的重要原因。他表示,随着建军80周年的到来和国家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视,一定会给与画家很多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机会,对于这些创作,他是非常期待、满怀激情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更需要这样的作品来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甚大,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所以要用艺术作品来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与精神,让下一代得到形象上的直观认识和精神的感染。蔡超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起着“接力棒”的作用,要让青少年牢记中华民族所走过的道路,珍惜今天所有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在蔡超正在为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绘制作品。当他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艺术道路时说:“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对自己整个艺术观、人生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坚信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更多地反映近现代中国血与火的历史,当时就想,哪怕自己今后的作品发表不了,不能成名,也要坚持这样的创作观。而今,对过分前卫的创作思潮我还是不容易接受的,倒不是自己老顽固,主要是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秉持的艺术信念有一个基本的想法,这样走下去仍然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