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我是当年一老兵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徐特立(1877-1968)早年通过“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而获得渊博知识。曾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是毛泽东等人的老师。43岁赴法勤工俭学,50岁参加南昌起义,58岁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其父亲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其母亲在他4岁时便去世了。徐特立在祖母的资助下,读了几年书。后因祖母去世,他无力继续读书而辍学。1895年,徐特立18岁时当了塾师。20岁时,他曾做出过一个“十年破产读书”的计划: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几串钱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十年下来,书要读通,钱将花光,这样也就势必破产。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特立终于学而有成,成为当时长沙地区很有声望的教育家。1906年任教长沙周南女校。1910年春,他先到上海参加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习,后东渡到日本考察小学教育。回国后,继续受聘周南女校,并创办《周南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在林伯渠的引导下,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革命。湖南光复后,徐特立被选为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后任省教育司科长。后因不满袁世凯之流用阴谋手段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而愤然辞职,重新回到教育界。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随后,为便于家乡的农民子弟上学,创办了五美高级小学。1913年起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并兼任湖南孤儿院院长。1919年,徐特立赴法勤工俭学,时年43岁。在法国,他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反对中法反动派的活动。国内军阀政府为了笼络他,通过使馆告知可给他一个“赴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块大洋的薪俸。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仍在钢铁厂勤工俭学。因年岁较大,干重体力活实在有困难,徐特立便给同学做饭。

  1924年7月6日,徐特立从法国返回祖国,由广州回湘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徐特立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期,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在他那里上过学。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张昆弟、郭亮、田汉、许光达、廖沫沙、赵自选等。徐特立对他的学生总是关爱有加,当年,田汉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每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6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1926年12月中旬,徐特立在长沙望麓园与回湘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会见。从此,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终于放弃了他忠实奉行近30年的“教育救国论”,从学校里跳出来,参加到革命洪流中。1927年春,投入农民运动,在省农民协会任教育科科长,兼农村师范附设农运讲习所主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徐特立同朱剑凡、熊瑾玎等国民党左派,始终站在李维汉、何叔衡、谢觉哉、夏曦、郭亮、柳直荀等共产党人一边,坚决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反动派想尽一切办法拉拢他,利诱他,送他金钱,叫他不要离开长沙。在那时,由于大革命失败,到处是白色恐怖,许多动摇分子纷纷脱离了党,有的还投降敌人。而年纪已过50岁的徐特立同志却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罗迈(李维汉)的介绍下,徐特立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徐特立同朱剑凡一道来到了武汉。在武汉,他住进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里。毛泽东和方维夏考虑他在湖南教育界有崇高的威望,曾建议他回湖南在国民党里面做工作,团结更多的进步人士跟共产党走。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宁汉合流,形势更趋紧迫。徐特立改变了回湖南的计划,决心和同志们一道前往南昌。 1927年7月27日,徐特立、方维夏、张国焘、易礼容一行四人,从武汉经九江到达南昌。考虑到徐特立曾经在长沙与姜济寰先生的私交甚好,党组织决定,让徐特立投入争取时任江西省民政厅长、代省主席姜济寰先生参加起义的工作。南昌起义爆发后,作为湖南代表参加西华厅联席会议,任革命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徐特立在随军南下途中率领所部经常作为先头部队进行艰苦的前卫战斗。会昌战斗中他还亲上火线。据文强在《文强回忆录》中记载:“正当阵地危急的时候,徐特立老先生在一位女青年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阵地。师部的广大官佐怕徐老暴露目标,也为他的安全担心,赶忙跑过去叫他卧倒在小松树林中,徐老照办了。当大家劝他离开战场时,他却严肃地说:‘师部的官佐和勤杂兵都上火线了,我作为一个师政治部主任,不能不上火线呀!……’大家以非常尊敬的态度和他争辩说:‘打得很紧张,伤亡很大,师长的命令,凡手中无武器的战斗人员不让上火线。老先生您无武器,年纪又这么高,是理所当然的该下去,请赶快撤到安全地方去。……’”当起义部队到达瑞金以后,徐特立患了重病,住进了长汀福音医院。在傅连璋的精心治疗下,徐特立很快康复了。不久,起义军占领了潮汕地区,他参加指挥守卫潮州的战斗,亲自外出筹款,解决部队粮饷问题。潮汕失利后,徐特立等人从甲子港坐船经广州、香港到上海。

  到上海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无奈因病未能跟上。1928年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他学通了俄语,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徐特立等人的这一工作可没有白做。在中央苏区艰苦岁月里,徐特立主持根据地教育工作,为使劳动群众更快地识字,便将在苏联研究拟定的28个拼音字母推广到教学中。美国记者斯诺访问陕北时,发现十分落后的山村学校竟率先推广符合世界潮流的拼音化文字,感到极为惊讶,并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大力歌颂了徐特立的这项事业。解放后拼音字母的确定,也与徐老等人当年的艰苦探索分不开。

  1930年末,徐特立从苏联秘密回到国内,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部长为瞿秋白),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徐特立以58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表现了老英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抗战爆发后,徐特立被派到国民党统治区长沙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此时,年近70的他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这一期间,徐特立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后因年老记忆力减退,他主动申请免职。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徐特立的评价特别高。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总司令称赞他是“当今一圣人”。

  1966年,徐特立以90岁高龄,重访南昌起义旧址。故地重游,豪情满怀,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不禁挥笔题写了这样一首诗:

  八一之前老学生,学书学剑两无成;而今重话南昌事,我是当年一老兵。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