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海韵艺术团原创越剧《君子成忠》亮相国家大剧院——
一部好戏,抒写宁波商帮传奇、展现“草根”剧团活力
原创越剧《君子成忠》剧照
11月16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座无虚席,宁波市镇海区海韵艺术团的原创越剧《君子成忠》在这里上演;两个小时的演出后,大幕落下,掌声雷动,演员们在后台喜极而泣。谁能想到,一周前,他们的舞台还在乡间?3年辛苦终于开花结果,让这家来自基层的民营剧团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这部作品受邀参加2024年“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实现了宁波群众文艺团体创排精品剧目走向全国的重大突破。这是一部聚焦近代“宁波商帮”题材的原创大戏,它既再现了宁波商帮先驱叶澄衷(原名叶成忠)的人生传奇,也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戏剧力量的喷薄涌动。
讲好宁波商帮“出门人”的故事
“一只小舢板,摇向大上海……”贯穿全剧的这一唱段,是近代宁波商帮应时而动、敢拼敢为,谱写“出门人”传奇的艺术缩影。剧中由镇海区剧协主席李锡年饰演的男主人公叶成忠,便是以宁波商帮先驱、镇海庄市人叶澄衷为原型塑造的。叶成忠少时家贫,不得不辍学前往上海当学徒,又驾舢板谋生于黄浦江上,他以诚信起家、艰辛创业,成为宁波商帮早期发迹于上海的实业巨子。
《君子成忠》创排于2021年,“当时,各类戏剧题材竞相喷发,编剧安声另辟蹊径,选择创作一部聚焦本土商业巨子蜕变的题材,有大智慧。”浙江省剧协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叶志良说。
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后次日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因为《君子成忠》这部剧认识了叶澄衷,了解了“出门人”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联结,感悟到宁波商帮之于时代的意义。
历史上,叶澄衷晚年念及幼时失学之苦,在上海捐地、出银创办澄衷蒙学堂,又在家乡镇海捐资兴办了叶氏中兴学堂,宁波商帮中的代表人物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都曾在中兴学堂接受启蒙教育。“宁波这块热土上的这批商业巨子代表了一种‘浙江精神’,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以诚待人,这是他们得以成功的关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表示。
“这部剧写出了宁波性格、浙江性格,同时这也是中国性格的一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孙红侠说。
剧中,叶成忠说服商帮同行龚少荣合作盘下外资钢铁厂时这样唱道:“炮轰国门入列强;生意人,也无长久安稳享。看形势,单打独斗总难撑;正需要,民商联手成铁墙。”传达出那个时代以其为代表的“出门人”浓浓的爱国心、桑梓情,更展现出宁波商帮在时代浪潮中舍小我、成大我的高远格局。
“从后观前,他们是商业巨子,但在当时,他们代表着无数艰难谋生的百姓日常。以叶成忠为代表的‘出门人’,他们的传奇人生带给观众以双重撞击,这既是历史的撞击,也是生命的撞击,让观众看到我们国家在那个时代的艰难处境,令人动容。”青年戏剧评论家、中国艺术报社新闻部副主任郑荣健表示。
发挥越剧擅抒情、能动情的特点
越剧《君子成忠》集中表现了叶成忠从15岁别母闯荡到31岁痛别母亲的这段人生历程。“情”是该剧的叙事主基调。“聚焦质朴、温暖的情感,从小切口描写大人物,这种有生命力的叙事方式既接地气又温情。” 《剧本》杂志主编武丹丹表示。
叶成忠年少闯荡时离家别母、新婚燕尔留妻别母、母亲病重时生死别母,三段“别母”故事筑成剧作核心构架,充分发挥了越剧情感表达优势。“创排这部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刻画叶成忠至孝、至诚、至俭的品格,传递正能量,歌颂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宁波市镇海区海韵艺术团团长卢宏海表示。
“厚底粗布鞋”成为该剧人物情感塑造的一个重要物象。这双鞋不仅承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深切母爱,也是叶成忠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坚韧勤勉闯天下的性情底色。“叶成忠穿着母亲制作的鞋离乡奋斗,鞋见证了他的成长;新婚别离,鞋承载了他对家人的不舍与对责任的思考;母亲病重、生死离别,鞋则成为他与母亲情感的纽带。”《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罗松表示。
越剧特色鲜明的唱腔魅力也将剧中的“情”表达得恰到好处。剧中,李锡年有着越剧尹派特点的唱腔隽永流畅,符合人物深沉、细腻又含蓄的特点;母亲洪氏的扮演者唐瑜婕声线丰富,兼具越剧袁派与王派风格,音色浑厚、扎实;妻子夏儿的扮演者张燕婷抓住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人物性格转变特点,运用越剧吕派等多个流派的唱腔,使人物更加立体。“从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中,我真切地体会到越剧的艺术魅力。”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琳说。
“君子”二字是该剧的关键词,也是人物塑造和叙事推动的主要逻辑。诚信是立商之本,剧中反复穿插着童声吟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少年叶成忠“出门”心切,欲偷卖布鞋筹措盘缠,被母亲洪氏厉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后在黄浦江畔,将在舢板上捡到的公文包归还于洋行经理……这些情节、唱词无不表明,叶成忠的一生都在恪守母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教诲,这也反映了“宁波商帮”勇于创新、注重信誉、精明果敢的优秀品质。“该剧体现了叶成忠‘闯为先、善为本’的品格,不仅歌颂了宁波商人,还对观众的优秀品格构建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有着深刻启迪。”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宋官林表示。
展现民营院团的“草根”活力、专业品质
走村串乡搭台唱戏,是海韵艺术团的日常;登上国家大剧院,是海韵艺术团的梦想。从起初只是一群票友聚在一起“小打小闹”,到剧团成立的第三年才真正接到戏……海韵艺术团就是凭借着“剧团演员大都是工作之余兼职”这样的一个“草根”班底,先后排演了《风雪寒梅李三娘》《祥林嫂》《守财奴》《杨乃武与小白菜》等越剧、甬剧经典剧目。
团队构成虽然“业余”,但演戏绝对专业。虽然平常以排演老戏为主,但是抱着“总要有点自己的东西”的信念,海韵艺术团立志创作自己的原创剧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就是最大的“拦路虎”。团长卢宏海在镇海经营一家紧固件企业,为创排这出新戏,他自掏腰包为剧组垫资。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君子成忠》在宁波逸夫剧院完成首演;2022年,《君子成忠》参加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展演,入围此次展演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个新创精品剧目,该剧是唯一由民营剧团创作的。每演出一次,就是一轮精心打磨。“艺无止境,希望海韵艺术团将这部戏打磨成为艺术团的保留剧目,成为民营剧团中的标杆剧目。”浙江省剧协副主席王锦文说。
早在《君子成忠》召开首次剧本研讨会时,海韵艺术团就邀请浙江省内资深专家出谋划策,并得到宁波专业戏曲院团的支持。该剧虽由民营剧团打造,但在剧本、唱腔、作曲、舞美、灯光、服装等各个环节,都集结了专业越剧主创团队。剧中人物的插科打诨、见机帮腔、“出门人”的载歌载舞、“洋泾浜”英语的顺口溜表演唱等,也为这部温情戏增添了多样性和生动性。“这部戏给我很多惊喜与意外,没想到海韵艺术团可以用越剧这么讲故事,更没想到这部作品可以讲好这个镇海本地的故事。”宁波市镇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余利军说。
“宁波的文化发展不能少了民营院团,院团经营者也不能满足于老演老戏、老戏老演。《君子成忠》登上国家大剧院带来了全新的舞台实践,无论对于海韵艺术团还是其他民营院团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原所长朱为总表示。
近年来,海韵艺术团坚持“年轻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拥有高素质、专业度高的演员,是名副其实的“青春派”剧团。正如以叶澄衷为代表的宁波商帮“出门人”一样,海韵艺术团一直在不断打磨自身专业度,守传统、谋发展。“海韵艺术团是镇海的一张文化名片。”浙江省民营文艺院团协会会长尚文波认为,从生计就业来看,每一个民营剧团背后都是数十上百个家庭;从戏曲的传承来看,民营剧团是戏曲艺术的毛细血管,也是戏曲艺术传承传播的有生力量。“民营剧团是‘草根’的,同时也是专业的,要提高自我要求,为戏曲传承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