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庭百年 笛韵流芳
栏目:现场
作者:卢耀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松庭百年 笛韵流芳

——记赵松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盛典之“松庭流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

  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永远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竹笛大家赵松庭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在中国笛坛乃至中国民族音乐领域中举足轻重,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和引领者。2024年,正值赵松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纪念赵松庭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围绕“松庭流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新书发布会及赵派学术研讨会三大主题展开,让我们有机会重温先生的艺术足迹,感受他那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10月12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浙江省松庭笛箫公益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承办的“松庭流芳”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特邀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协奏,赵松庭先生亲传一、二代弟子担纲独奏及合奏。当晚的国家大剧院星光璀璨,高潮迭起,观众齐聚一堂,现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庄重,音乐会融合了古典的淡雅之美与现代的浓烈之风,堪称中国竹笛艺术的典范之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浙江东阳人,赵松庭先生的演奏和创作风格深受当地婺剧音乐的影响,这种音乐以其旋律的流畅华丽和节奏的明快而著称,富有表现力。开场陈悦、蔡拯两位演奏家带来的《二凡》笛韵悠扬,引领观众进入赵松庭先生的笛乐世界;中场胡玉林、王建元、赵琦三位演奏家所演奏的《婺江风光》深情款款,以细腻的旋律勾勒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景致;戴亚、侯长青、蒋宁三位演奏家压轴呈现的《三五七》粗犷豪放,激情四射,将赵松庭先生对浙江婺剧音乐的深刻理解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由其一、二代弟子合演完成,彰显出青蓝相继的优良传统。以上三首乐曲均为赵松庭先生以浙江婺剧音乐编创而成,作品以前、中、后三个节点串联整场音乐会,充分展现了先生对故土的深厚热爱以及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除了深受婺剧的影响,赵松庭先生对昆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音乐会上,演奏家张维良无伴奏演绎的《早晨》活泼灵动,跳跃的音符彰显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最后的集体演奏《幽兰逢春》感人至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弦,这两首作品是以昆曲曲牌为素材精心创作的笛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早晨》不仅以昆曲为基调,更是融合了南北派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赵派艺术特色,标志着他创作生涯的辉煌开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创作才华,也彰显了他非凡的创新能力。

  赵松庭先生在音乐教育领域成就斐然,其教学成果在弟子们的演奏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演奏家詹永明带来的《鹧鸪飞》,以其精湛的南派传统技法,完美诠释了笛乐作品的深邃内涵,充分展现了赵氏教学法的精髓;演奏家吴樟华的《腾飞》展示出了对新创作作品的独到理解和精彩演绎;而李乐和张辉两位演奏家合作的《西域之光》,则体现了赵派第二代传人在现代作品中对技术技巧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除演奏外,赵松庭先生还鼓励弟子们创作,音乐会特别精选了部分现场演奏家的原创曲目,以此向先生致敬。演奏家王建平的《春日景和》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充满生机;演奏家杜如松以赵松庭、赵松龄两位先生共同研发的“同管双笛”雁飞篪呈现的《雁南飞》带着秋意的哀婉,诉说着离别的深情;演奏家蒋国基以赵松庭先生发明的排笛演绎的《水乡船歌》轻快悠扬,仿佛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演奏家王次恒的《燕归来》洋溢着春日的欢愉,如同归家的燕子般温馨。春日景和绘暖阳,雁南飞去任翱翔,水乡船歌清波上,燕归来时师恩长。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演奏家们的创作才能,更是师生情谊的深刻表达。

  在赵先生的熏陶下,第一代赵派传人不仅继承了精湛的演奏技艺,更在创作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赵派笛艺的经典之作,为后来的传人树立了高标准。赵派第二代传人更是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更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笛乐的魅力。如今第三代传人也已蓄势待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赵派笛艺,代代相传,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笔者作为赵派第二代传人,拜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詹永明门下,未有机会一睹赵先生之风采,实乃遗憾,但通过詹永明教授的教学,深深体悟到赵松庭先生为人之善良、教学之严谨,谦谦君子之风、朴实自然之度。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亲眼见证了赵松庭先生的嫡传弟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共襄盛举,感受到赵氏一脉团结和睦、携手前行的强大凝聚力以及松庭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为新一代笛乐的传承者,我们更是他精神的继承者,需要齐心协力,不忘初心,致力将赵派笛乐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让世人领略中国笛乐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