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乱弹《追星者》:
以贯穿意象赋予舞台丰沛的情感空间
作者:孙红侠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新编现代戏《追星者》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讲述地域故事为出发点,但却因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超越了地域性的创作格局,成为同类题材中值得关注的作品。该剧以完整的叙事与连贯的情节表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理论奠基人陈芳允院士的人生历程,是台州乱弹继荣登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的现代戏《我的芳林村》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气象之作。

  陈芳允院士是参与195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重要工作的科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卫星测量与控制技术的奠基者之一。《追星者》这部作品讲述与再现了陈芳允院士的人生历程,深情讴歌了科学战线上的英雄,讴歌陈芳允与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将毕生所学报效祖国与人民的奉献精神与科学精神。这样的题材选择,奠定了作品厚重朴实的基调,奠定了剧作所承载的时代内容和科学精神,也因其题材选择而呈现出深刻性与丰富性。但《追星者》这部作品的成功却并非因其题材选择,而是在舞台呈现层面,以完整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一度创作中所追求和确立的主题诉求。具体而言,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确立了“星”这一重要的形象种子,将其作为贯穿意象,营造戏剧情境。二是以生活情趣营造舞台意趣。三是将主人公的人生情境与剧作所表现的时代氛围相结合,升华了“星”所具有的更高含义。该剧在这三个层面上所做的努力和体现出的艺术创造力,赋予了舞台饱满丰沛的情感空间,使舞台呈现出的气韵、面貌与风格与主题表现相得益彰,使作品呈现出恢弘大气又不乏温情浪漫的舞台气质,拓展了台州乱弹的舞台表现力和创作空间。

  首先,《追星者》确立了“星”这一重要的形象种子,并生发出贯穿意象来营造戏剧氛围。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陈芳允院士毕生追寻和奉献的那颗“星”,是我们的“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人自己的“两弹一星”。那颗科学之星也是信仰之星,是万千“陈芳允”精神世界里的精神之星。《追星者》抓住了人物这一重要的精神内核,提取了“星”这一重要的形象种子,继而以数个场次中贯穿的“星光”,为主人公人生历程中的诗化意象营造戏剧情境。开场的天幕即设计为漫天星光,台州永宁江上,宋代的五洞桥以其独具的地域特色与星光和橘灯交相辉映,主题曲“天上星,亮晶晶;地上灯,盏盏新”为“星”这一意象的运用提供了音乐层面上相应的表现力,由此开掘出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审美境界。“星”的设置,随后贯穿于各个重点场次。在陈芳允站在人生转折点上进行庄重选择之时,在他锐意进取中,在他的人生困境里,都有“星”的存在,那既是他理想的指引,又是他人生的慰藉。在这样的艺术世界里,有他貌似平淡普通却卓越而非凡的一生,有他和沈淑敏真诚质朴、相守一生的最浪漫的深情相依。这些星光闪烁,也将观众带入了空灵澄澈的舞台意境之中。

  其次,《追星者》以诗化意象营造生活情趣、营造舞台意趣。星光,是《追星者》在“星”这一形象种子的基础上确立的贯穿性诗化意象,在前后众多场次中均有使用,但却以第二场所营造的生活情趣与舞台意趣的使用最为富有想象力。第二场戏设置的情境是“晚夏黄昏。青翠稻田。朗朗星空”,“星空”仍然是支撑重要情节发生的重要场景、情境——陈芳允和后来成为他终生伴侣的沈淑敏在星空之下“捉青蛙”“望星空” ……这是一场设计得富有生活情趣与舞台意趣的戏,两位演员以充满戏曲化的表演身段准确完成,节奏连贯、气韵生动,戏曲化却不拘泥于程式化地表现了这对年轻人单纯又热烈、青涩又真诚的相知、相恋。“月儿朗朗照光明,星星点点结伴行”,星光于此刻所提供的,是两个人单独相处的生活空间,更是舞台意象营造的诗意空间。星光之下,陈芳允对沈淑敏再次表达了他“追星”的志气,“天上繁星点点,我们的人造卫星,也要放上去”,这一刻,主题曲再次响起,“天上星,亮晶晶……”星,是主人公心上的志气,也是他美好真挚的爱情见证。

  此剧中,生活情趣与舞台意趣还表现为对陈芳允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陈芳允是现实人物,如何在真实的基础上,跳出表现的窠臼是这部作品另一个着力点。陈院士是一位有能力将卫星送上天的科学家,但在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却体现出不同于普通认知的情趣和特点。剧作抓住了他善于织毛衣这个细节,在几处重要的人生节点交织着这一重要情节。他为妻子织的毛衣,是爱情的象征,更是生活的绵密在舞台上的细节化。“织毛衣”和“怕青蛙”一样,成为提取于现实生活中,但会在舞台上更具有意味和情趣的细节。将这样的特征进行提取,将人物的性情做了更为丰富化的处理和呈现,使人和戏都更立体、生动、真实而鲜明。

  最后,该剧升华了“星”的象征性含义,将人生情境和时代氛围做了进一步艺术化的融合。陈芳允是一位贡献卓著的科学家,但更为可贵的是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科学家。《追星者》将对陈芳允的人生故事的讲述时刻置于时代氛围之下,突出他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更为重要的精神内涵,并借此回答了在风云激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为何会选择听党话、跟党走,因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千千万万个“陈芳允”,正是走上了这条光辉正确的路,才实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理想。

  该剧以贯穿的线性叙事来完成戏剧构作,从1937年到1949年、从1970年到1999年,这是陈芳允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同时是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个体命运和大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将人生情境与时代氛围做艺术化的融合。同时,更在于表现陈芳允作为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陈芳允的青年时代正值民族危亡的时刻,西南联大激辩的这场戏集中体现了那一代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青春热血,舞台通过戏曲化的调度方式来表现群情激奋,四张学生上下铺高架床一字排开,以翻打、旋子等身段来表现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思考,《毕业歌》的使用具有强烈的背景感与时代氛围。结尾处,“星”意象含义进一步升华,暮年的陈芳允,在和老伴儿剥橘子中走完了鞠躬尽瘁的一生,此时的星空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的“星星”,台州乱弹的声腔之美、演唱之感染力在“剥橘子”这一大段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他的一生,如星光般沉默,又如星光般永恒。

  《追星者》是对科学精神的深情礼赞和诗意表达。《追星者》中的那颗星,是中国人自己的“两弹一星”,是陈芳允心中的科学精神之星,那颗意象化、艺术化的“星”成为陈芳允作为科学家留给台州、留给当代年轻人、留给舞台创作的精神财富,同时,更是台州乱弹剧团这个民营剧团心中的艺术追求之星,更是台州乱弹这个团队的精神写照。这一点,使这出戏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以地方文化名人为表现对象的同类舞台作品中,有更值得关注之处。台州乱弹是浙江台州唯一的地方戏剧种,也是唯一名字中保留着“乱弹”两个字的剧团。2023年12月29日,这家民营剧团以现代戏《我的芳林村》的片段荣登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这一当今中国戏曲演出最高规格的舞台。那是台州乱弹剧团真真切切的高光时刻,而那一刻的高光背后,却是这个民营团体几起几落、几度沉浮。这个有400年传统积累,有深厚民间渊源的剧种和团体却一度近乎于销声匿迹,后来又起死回生。他们有过惨烈车祸后抱头痛哭的时刻,也有过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后共同欢庆的时刻。这个民营团体继承传统、留住台州乡音、延续祖先的旋律,以守正创新为精神指引和创作原则,从《我的大陈岛》到《我的芳林村》,再到《追星者》,一步一步,一戏一格,在台州乱弹继承与创新的进程中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们是大陈岛精神在台州乱弹舞台上的垦荒者,是自带踏实、坚韧、百折不回的浙江地域性格的追星人。这个团体的经历、努力,让我们看到戏曲人在当下最动人心魄的奋斗历程、创作历程,这样的团体和他们的戏,理应赢得关注与敬意。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