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爆火之下的思考
栏目:观察
作者:宋磊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黑神话:悟空》游戏画面截图

  《黑神话:悟空》8月20日发售,短短3天就销售了1000万份,同时在线玩家超过300万人次,作为中国首款3A级游戏,确实有着神话一般的表现。那么,应如何看待《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的爆火?

  第一,即对游戏这样一种产品形态的反思。长久以来,游戏并不是一种很受重视的文化产品,且往往伴随着沉迷等问题。《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让游戏这种文化产品形态进入了主流视野,告诉我们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文艺作品,也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第二,即《黑神话:悟空》对《西游记》创造性转化的内容反思。除了精良的制作,充满创意的角色设计,引人入胜的剧情,与文旅、非遗等结合得很巧妙的现实接口以外,每一个玩家,也就是游戏中所谓的“天命人”,到底为什么会被游戏所吸引甚至所触动,这可能要从“黑神话”三个字说起。

  和追光动画的“新神话”系列动画电影一样,“黑神话”也是对中国古典神话故事的一种创造性转化。所谓的“黑”,其实是对神话故事中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的再挖掘。比如金池僧人为什么会贪恋唐僧的袈裟,游戏中通过一个过场动画,讲述了世道如何让一个纯洁、善良的小和尚一步步成为如今的样子。黄眉大仙因为能赐给人们健康、富有,所以受到世人供奉。它划破肚子,流出珠宝的画面,和《千与千寻》中无脸男给千寻金子的感觉一样,似要激发人内心中的贪婪,最终它被迫不及待的人们肢解了。

  虽然游戏不是现实题材作品,但是这种思考却无比现实。人在社会中沉沦的无力感就是“黑神话”的“黑”。当然,游戏并未止于揭露,而是让“天命人”去挖掘这些无奈、劫难,最后一一打破它们。也就是说,每个人完成了游戏的旅程之后,就会像经历了新的八十一难一样,体味世间疾苦,体味人情冷暖,找到悟空与八戒之间这种真挚的友情,也斩断了一些人、妖、神所代表的贪婪、妄念、无情。

  第三,即对游戏与旅游融合的方式进行反思。这款游戏有36个现实采风点,大部分是寺庙、景区,其中27个来自山西,带火了包括山西在内不少地方的旅游业。《黑神话:悟空》对旅游场景的植入性宣传就是一次最直观的文旅融合,它告诉我们这种融合可以做得很多,效果会很好。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场融合中,旅游资源的一方实际上是被动的,是游戏火了,带动了流量提升,而没有在事先去主动寻找机会,所以有一定滞后性。未来,文旅融合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观念上、运营上,旅游应该主动拥抱文化产品。

  此次《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还有一个显见的特点,就是海外传播效果明显,特别是全球的游戏玩家形成了对这款游戏的“自来水”。其出色的海外传播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高水平的内容质量。游戏本身制作精良,关卡设置、打斗场景、过场动画、细节设计等都做到了国际顶级水平。二是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加持。《西游记》的题材大量取材于实景的场景设计、丰富的非遗元素等,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质感,这种正面表达的东方文化魅力吸引了全球受众。三是成功的宣传推广运营策略。前期不断释放的消息、海报、视频,临近发行时的预售及话题引导,上线后的口碑营销等,均可谓有计划、有魄力、有成效。

  《黑神话:悟空》发行后,面对西方的一些文化质疑,诸如缺乏女性表现等,总体看是无中生有,欲加之罪,但我们应该辩证去看待。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这是西方刻意打响的一场意识形态战、舆论战,目的就是要通过西方所谓的“政治正确”来打压不符合其意识形态的内容产品。其中,以加拿大游戏资讯公司甜心宝贝等为代表的一些西方机构充当着排头兵作用。他们打着对游戏进行“多元化”指导和内容咨询的名义,实施变相商业敲诈,对未与之合作的游戏开展网络舆论攻击。事后证明,很多引导性的网络文章正是这家公司的关系人所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内容反思,是否西方机构、媒体、网民的质疑全无可取之处。我们既不能因西方机构提出了意见就丧失文化自信,全面否定自己、全盘接受对方,也不能因西方机构的文化打压就完全排斥所有的海外意见。或许我们可以思考,未来是否能在不影响文化产品内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符合西方环境要求的多元化元素。毕竟,符合在地市场的消费习惯是文化产品能更好走出去的一种保障。

  《黑神话:悟空》对我国文化产品出海有着较强的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几点:一是动漫游戏这些意识形态隐性表达的文化产品形态往往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应该大力发展。相较图书、电影、电视剧这些传统文化产品形态,动漫、游戏等具有意识形态相对隐性的特征,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更加潜移默化,很多海外玩家对里面的民族音乐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是文化出海的主要关注点可以定位在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受到西方媒体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较轻,更容易接受不同国家的新鲜事物。西方媒体的打压对具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这一受众群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激发他们来体验和消费我们的文化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赢得哪个市场的青少年就是赢得哪个市场的未来。

  三是要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精品力作。无论哪个市场,对精品力作都是会认可的。中国观众不会排斥海外的精品力作,海外观众也不会排斥中国的精品力作。制作期长达十年的《黑悟空:神话》可以说正因为是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的游戏精品力作,才能有今天的成功。

  四是把握好文化自信与兼容并蓄。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表达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特别是要通过文化作品不断强化“国风”作品在国际上的审美习惯,使之成为继美国英雄主义审美、日本可爱文化审美之后,另一个能被全球认可的流行性审美形态。其次也要吸收海外元素、海外创作理念,使作品更容易突破文化壁垒进行国际化宣传。多元化本身没有问题,增加女性角色也不是错误,这些海外热兴的创作要点如果能较好地兼容到我们的文化作品中,或许可以更好助益其海外传播。

  五是政府宣传宜做幕后不宜做台前。在《黑神话:悟空》成功后,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宣传该作得到了地方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彰显其政策敏锐度高、引导性强、效果好。但这种宣传对作品的传播其实并无助力,相反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海外媒体机构以口实,说这是中国政府资助的项目,目的就是对海外开展意识形态传播和文化入侵。所以要加强海外宣传的敏感性,政府引导更宜做幕后,不宜到台前。

  (作者系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