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在此筑城御敌,留下了“尉城”和“东林城”遗迹;唐朝时期,这里是隋唐名将尉迟恭的封地,留下了“城隍潭”的传说;宋元时期,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跃马渡江,留下了“野马渡”传奇。这里是昆剧鼻祖梁辰鱼的故乡,还有苏南地区唯一侨乡振东侨乡,以及周市舞狮、周市爊鸭、昆北民歌、堆塑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是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位于昆山市北部的周市镇镇域面积79.5平方公里,人口31万,是全国千强镇。2019年,江苏省民协新故事专业委员会落户周市镇;2020年,《野马渡》编辑部荣获“苏州市特色文艺创作基地”;2023年,中国民协授予周市镇全国首个“中国故事镇”称号……近年来,周市镇深入贯彻落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持续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故事为载体,为发展塑形铸魂。
调动三类资源 筑牢故事镇发展基础
一是集合镇域力量。宏观调控、总体布局是关键,在“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多部门配合抓,全民参与”的机制引领下,周市镇专设领导小组,积极调配资金,用于“故事镇”的创建工作。另外,周市镇还重视加强与中国故事委员会及全国相关故事基地的学习交流,密切保持与全国各地的故事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联系,持续共同探索文化创新道路。
二是传承文学薪火。由原新镇文化站(现属周市镇)于1988年创立的《野马渡》小报,多次被评为“苏州市十佳乡土刊物”,创刊30余年来,从最初每期只印发120本16开的手刻油印小刊物,发展为每期印发3000余份4开的内部报纸,现已出版173期,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作品520余万字,众多作品被省级以上民间文学刊物转载。《乡土·野马渡》期刊是全国首个由乡镇文联主办面向全国的民间文学刊物,从2011年初创刊至今,刊出的内容质量始终保持上乘。周市镇依托“野马渡”这一地名资源打造“一报一刊”的故事创作载体,使得“野马渡”逐渐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民间文艺品牌。
三是拓展实体阵地。野马渡文体中心的5楼是“中国·野马渡故事创作基地”,内有故事展厅、故事讲堂、“野马渡故事沙龙”、“野马渡故事汇”演播厅等特色单元。为持续加强“中国故事镇”的配套建设,提升服务能级,周市镇深入实施故事文化提升工程,在学校、企业及行政村、社区建设了30个“故事驿站”,其中,周市图书馆、振东侨乡、市北村等6处还升级成为了示范数字故事驿站,让看故事、讲故事、听故事融入日常生活。周市还通过打造故事主题公园、广场等,将民间故事融入“昆小薇”等城市微空间改造,把被动接受探访变成了主动传播故事,营造浓郁故事氛围。
建好三支队伍 激发故事镇创新活力
一是壮大写作队伍,提升专业水准。《野马渡》自诞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故事作者。《野马渡》故事沙龙从创设初期的几名会员到现在的30余名会员,随着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成果日益丰硕,沙龙作者的文章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达150余篇,还先后出版了《野马渡15周年精选本》《文化周市》《昆山自然村落民间文学读本》等特色选本,其中故事集《优洋讲故事》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作者的产出与坚持付出密不可分。从2011年底开始,《野马渡》编辑部坚持两月一期举办沙龙改稿会,至今从未间断。周市镇还坚持从娃娃抓起,坚持“基地办+进校办”,系统开展“书香载周·周市故事”故事员培训班,通过开展暑期公益写作课堂,全镇近千名中小学生故事创作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是培育讲解队伍,走入寻常百姓。文化的有效输出是关键。周市镇通过举办青少年公益培训班,在周市春晖、新镇、裕元三所小学定点开展故事讲解员培训活动,在村(社区)、企业当中遴选并培训一支百余人的故事员队伍等,招募选拔、培训出一批优秀的故事讲解员,确保每一个故事演绎都更加触动人心。其中既有新昆山人用普通话讲的新故事,也有本土居民用昆山吴语方言讲述的民间故事,通过常态化开展故事宣讲活动,弘扬正能量,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打造创演队伍,丰富传播形式。2010年伊始,周市镇注册“野马渡”商标,组建野马渡文投公司,启用野马渡文体中心,全力打造野马渡品牌。围绕野马渡品牌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活动机制,推出全国新故事大赛、民俗文化节、民间文艺论坛等系列文化活动。同时,一批冠名“野马渡”的少儿戏曲艺术团、舞狮队、话剧社、少年文学社、微电影工作室、诗歌雅集及义工联等群众性文艺团队及公益组织应运而生。得益于这些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薪火传承,故事被转化为话剧、歌曲、短视频等多种叙事形态,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野马渡”品牌如树木般成长繁茂,故事外延和影响力不断拓展。
讲好三种故事 绘制故事镇发展蓝图
一是讲好民间老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周市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周市镇坚持把保护与传承作为前提、弘扬与创新作为关键,持续传承好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讲好老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已经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讲好发展新故事,凝聚奋进力量。依托周市在建的振东侨乡、城隍潭等农文旅项目,将故事作品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旅IP,让“故事+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加快乡村人才集聚、产业发展。从2011年起,周市镇文联每年都会组织作者采写全镇当年的先进人物和企业的纪实故事,涵盖“好家风、好家训”“乡村振兴”“小康社会”等多个具有时代主旋律的主题,并组编形成《周市力量》,还组织团队进行数百场“五进”宣讲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高质量发展,让“故事+榜样”助力社会发展。
三是讲好中国好故事,繁荣文化产业。周市镇结合中国故事大会系列活动和“千村故事”整理工作,成立编委会工作小组,同时邀请全国故事名家走进周市采风,集结全国优秀故事力量为周市故事增色添彩;通过建立数字故事资源库,将纸质文献与有声故事数字化储存,实现故事内容的即时获取与多点传播;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故事作品的多语种翻译和海外传播,同时探索与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拓宽故事作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通过“全面化征集、数字化处理、产业化发展”,把故事讲起来、留下来、传出去。
未来,周市镇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昆山故事和周市故事,努力探索新故事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向,切实担负起作为“中国故事镇”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民间文学发展示范样板。
(作者系昆山市周市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