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媒婆)飞过青又青,鹁鸽(轿夫)飞过打铜铃,雉鸡(新郎)飞过红夹绿,长儿巴丁(新娘)飞过口衔胭脂……”近日,乐清民歌《对鸟》AIMV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展映,作品用AI唯美呈现民间传统婚嫁习俗,精彩演绎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本次大会展映的全国18个AI视频中温州独占3个。
GPT、Sora等新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着文化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实践方式。去年以来,温州市社科联率先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文化挖掘、呈现与传播,举办一系列AI创作大赛,探索出“AI+文化”新模式。
AI图片绘出千年商港
温州朔门古港是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是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古港距今已有千年,有限的文物史料不足以让民众形成画面感,即使是当地的老温州人,对朔门古港的了解也是寥寥。
2023年3月,温州市社科联尝试组织“宋元古港AI绘画大赛”,发动参赛者用AI绘画工具,对朔门古港繁华景象进行艺术再现,同时邀请社科专家吴松弟作“穿越千年的朔门古港”主题讲座,引导创作者运用历史知识和文物遗迹,将千年商港盛况可视化,收获了2000多幅AI绘画参赛作品。
这些作品呈现了宋元时期朔门古港的历史韵味,更赋予了现代的审美视角,让更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古港的历史魅力和文化价值。最重要的是,本次活动让温州开启了一道“全民创作”的地方学焕新思路。
AI数字人演绎历史名家
“如果谢灵运和王羲之相遇温州他们会聊点什么”,温州市社科联以AI数字人的方式,让永嘉郡守书圣王羲之和“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展开一场跨时空的“焦点访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使得古代智慧与现代思维得以交流和融合。
如何让两位跨越千年历史名人的对话更加应情应景、流畅有趣?背后需要社科专家对人物的社会角色、人物性格、历史环境等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基于扎实的人物资料,辅以AI视频呈现,一段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文人对话情境便跃然屏上。
AI数字人让书本里的历史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古人的智慧得以再次焕发新生,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社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更加立体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地方学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很多孩子惊叹:“原来他们都是古代的‘新温州人’啊!”
AI音乐唱响瓯越之声
SUNO的火速“出圈”极大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为我们进行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温州市社科联率先开启“先训后赛、全民共创”模式,联合国内多个AI创作者社群,以温州历史名人和文化名片为创作主题,先后发起两场AI音乐创作大赛,鼓励参赛者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用音乐唱出温州好声音,展现温州文化风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温州“铁枫堂”AI音乐创作大赛在短短一个月收到符合要求的音乐作品150余部,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十佳金曲”,其中《梦回温州》等4部作品登上央视网AI频道;金曲《铁枫流韵》被收录中国AI视频出海榜单,海外社交平台两天点击播放量近3万。活动被《环球时报》(海外版)称为“中国第一个AI音乐节”。
温州好SONG AI音乐创作大赛开创“先训后赛”组织形式,为1000多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周AI音乐创作技能公益培训,邀请技术专家深入各大中小学校课堂,开展从歌词创作、歌曲成品到视频剪辑的全过程教学,并推动相关作品与出版社签约,打造首张正式出版发行的AIMV(音乐视频)专辑。
AI视频讲好温州故事
“这是我看过温州最好的城市宣传片”,AI视频《千年古韵一城繁华》引发许多网友惊叹。该片来自南京AI视频技术爱好者陈志,用3分钟回顾了温州千年沧桑历史巨变,在央视频《2024中国AI盛典》栏目点击量近500万,是“温州好,别是一乾坤”温州社科AIGC视频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2024年1月,温州市社科联发起“温州好,别是一乾坤”温州社科AIGC视频创作大赛,以温州学为创作主线,设立宋韵瓯风、千年塘河等八大赛道,搭建“文化专家+创作达人+AI技术大咖”三位一体创作社群,鼓励三者紧密合作,以保证文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呈现的丰富性,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
大赛激发了全民参与创作的积极性,收到来自海内外251个优秀AI视频作品,其中三分之二是异地佳作,如辽宁参赛者《黄汤岁月》娓娓道来的一段平阳黄汤茶历史故事,不仅加深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价值认同,也让瓯越文化通过“他者”视角走出温州、走向全国。
温州市社科联以赛事为媒、以文化为基、以技术为翼,发动全民参与共创共享,将中国故事与AI技术深度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