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行宫》剧照,王红丽弟子李康英饰演金桂。王信军 摄
不久前, “师徒同台传经典——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红丽·名家传艺系列演出”在河南郑州举行,豫剧名家王红丽携爱徒李康英、周红梅在郑州大剧院共同演绎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与改编传统戏《五凤岭》。自1997年王红丽开始收徒,经过2018年7月豫剧“王(红丽)派”的提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在扎根人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王(红丽)派的传承与弘扬。同年10月4日,李康英、王永青等56位弟子正式拜入王红丽的门下; 2020年12月,26名弟子拜入王红丽门下。目前,王红丽共收8批、113位徒弟。“师徒同台传经典——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红丽·名家传艺系列演出”是王红丽多年收徒成果的展示,体现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民间意识与传承精神。
走向民间
王红丽曾说:“老百姓捧你,你就是名演员,老百姓不捧,你什么都不是。”作为民营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与剧团经典剧目思想性与民间性并重是分不开的。在符合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与改编传统戏《五凤岭》均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中“儿是小小花骨朵,儿是嫩嫩苗一棵。未睁眼的小乳鸽,刚出壳的绒毛鹅。毛腥未褪的血果果,乳臭未干的肉坨坨……”在金桂对四阿哥的哀求中,表现出金桂对娇儿的呵护与至真的母爱。改编传统戏《五凤岭》中,“俺姐姐月英比我大上两岁,我比俺姐姐小上两冬。大呀大两岁呀小呀小两冬,俺姐姐属虎我属大龙……”用具有民间色彩的语言表现历史题材,鲜明展现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民间意识。
历史剧《风雨行宫》中,三阿哥与四阿哥的争斗,致使金桂“真疯”;在皇权与皇位的重压下,金桂又不得已“假疯”。该剧的悲剧根源来自对皇权的追逐,“疯戏”既深度刻画了人物性格,又给演员表演功力的展现提供了空间。豫剧传统戏《五凤岭》经过豫剧作曲家王豫生等人的整理改编与唱腔设计,剧本去芜存菁,唱腔力求传统,行当丰富、文武兼备。这两部剧目均充分展现出剧团强大的实力。
王豫生在剧团成立时定位:“出人出戏走正路,平民剧团、平民风范、平民意识。”艺术质量高与扎根在民间的精准定位,使得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可以经受市场的检验,行稳致远。
薪火相传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的理念就是办成百年名团,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踏踏实实做的。在成立30周年的时候,我们把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大旗交到了90后的手里,但是我和80多岁的老妈妈依然会拼尽毕生精力,把年轻人扶上马,不是送一程,而是继续带他们闯市场演大戏,把剧团的办团宗旨、管理理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成立30周年时王红丽所说的话。办成百年名团的办团理念,是剧团传承精神的体现。
此次传艺演出中,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由王红丽、李康英饰演金桂。改编传统戏《五凤岭》由王红丽、周红梅饰演吴凤英,李康英饰演常秀鸾。王红丽与李康英的传承是“同中求异”。在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中,李康英演出“十六年”唱段之前的部分。李康英与王红丽的音色与扮相有相似处。相比于王红丽的演绎,李康英演出的“疯戏”在传承的基础上,动作幅度更大,情感更加充沛。王红丽与周红梅的传承是“异中求同”。师徒二人在音色与扮相方面差异较大。王红丽的嗓音甜润,扮相偏向甜美。周红梅的嗓音清脆,扮相更具英气。在演绎改编传统戏《五凤岭》时,“坐寨”一场前周红梅饰演吴凤英。相比于王红丽的演绎,周红梅的武打更为飒爽。“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体现出王(红丽)派传承的包容性。
形式创新
目前,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王红丽、李康英师徒同场演出了五十多场。改编传统戏《五凤岭》王红丽、周红梅师徒同场演出百十场。“师徒同台传经典”是剧目演出与传承方式的创新,具有促进人才培养与加强剧目宣传的作用,体现了剧团的传承精神。
新编历史剧《风雨行宫》通过剧中十六年的时间跨度巧妙划分剧作的前后场;李康英绿衣下场、王红丽穿白衣利用可移动舞台装置上场。改编传统戏《五凤岭》选取“坐寨”一场划分前后场;王红丽上场表演的是经典唱段“三杆大旗竖山顶”,既巧妙串联前后场,又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可见,“师徒同台传经典——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红丽·名家传艺系列演出”取得观众较好的反响,离不开剧团的精心策划。
民间意识与传承精神贯穿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发展历程,剧团不忘初心、扎根民间,以流派的传承助力豫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