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旧邦以辅新命
——从《集王圣教序》的时代性浅谈当代书法创作
栏目:书论
作者:钱进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集王圣教序(局部)

  “时弘福寺寺主圆定及京城僧等,请镌二序文于金石,藏之寺宇,帝可之。后寺僧怀仁等乃鸠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勒于碑石焉。”《集王圣教序》是由长安弘福寺僧释怀仁等人向皇帝请愿得到准许后从官方所藏书迹和民间遗墨中集王羲之书而成,内容一共为五部分,分别为《圣教序》、李治《述圣记》、唐太宗答敕、唐高宗笺答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刻石成碑立于弘福寺,今立于西安碑林。近二十年以降,关于《集王圣教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性研究、考证研究、拓本研究、行书入碑、书艺特色以及后世影响。自《集王圣教序》面世之后,很多书法家都曾受到《集王圣教序》的滋养,入古出新从而形成各家之貌,对于当下书法创作而言,《集王圣教序》仍然有其时代意义。

  “尚法”是唐代书法的明确性表征,唐太宗将尊儒崇经、推行仁政定为治国方针,坚持儒释道三教并存并重的政策。同时,太宗李世民尤笃王羲之书法,认为羲之书法正是“中和”审美理想的体现。王羲之是“古质”书风的继承者,同时也是“新妍”书风的出新者,其用笔、结字、章法、气韵等方面都符合“中和”的审美理想,其书法艺术正与唐太宗的书法审美取向相契合,亦迎合久经动乱、初具安定并渐趋繁荣的社会心理,更与中国传统主流哲学儒学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因此太宗独崇羲之,明确提出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无论是在艺术层面还是在实用层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整个初唐时期书法皆笼罩在王羲之书风之下。 “唐法”更多的是书写技术完整性的确立,是书写规则的建构,是一种书法上的秩序精神。可以说,时风对《集王圣教序》无疑有一定的影响,点画清晰,更强调每个字的独立性,笔法、字法规矩严谨,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基本笔画的明细化以及结构要求的明确化在此碑上清晰展现。章法上、行气上缺少连贯性与流动性,没有强烈的个性化展现,却能够体现释怀仁主观意识的行书气质,“中和”的审美理想在书法艺术中显现,也正是时代性美学的体现。

  佛教东传,至隋唐时期,佛教书法达到一个巅峰,僧人书法从抄经、刻经等集体性书法创作活动中独立出来,作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出现。从佛教历史看,几乎少有释怀仁的传记材料,对于其经历难以得知,然毫无疑问,其书法受到前代僧人书法的影响,法度严谨,整体上还是以抄经为主,注重实用性,端庄尔雅。正所谓“金石不朽”,碑版石刻作为《集王圣教序》的载体,具有道德教化、纪事传承之作用,同时客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凝聚了当时的审美智慧,既然铭石,必然庄重,因此《集王圣教序》整体的书艺呈现出相对而言较为规整平正、端庄稳重的庙堂气象,字字严谨,虽缺少了行书意趣,但无不体现着“尚法”的时代特征。

  释怀仁集字而成的《集王圣教序》可以说是另一种书法创作,为当下书法艺术临摹与创作的转换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怀仁所集每个字,都是经过其精心挑选的,每个字的大小、粗细都有变化,但十分有序,字与字之间联系紧密,同时章法上也会注重呼应,将疏密也安排得极为恰当,这是释怀仁所理解的右军书法,融入了其自身的主观审美,使得王羲之书法中极具鲜明的个性与庙堂气息和谐统一。不仅如此,《集王圣教序》中“覆”“显”等字的局部草化,化繁为简,实中化虚,虚中含实,体现了留白美、空灵美,可以看出其禅道思想。不仅仅就书法本身进行改进、发展,同时还加入了释怀仁自身对禅佛的理解。通过《集王圣教序》可看到“法度”是唐代书法的表征,“中和”是当时的审美理想,“禅佛”是主观意识的追求,不论是行书入碑成功之典例,抑或是集字作品之冠,怀仁所制《集王圣教序》推动了集王字碑风气的传播,推动了帖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拓宽了学习王字的途径,为后世学习王義之书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重大。

  《集王圣教序》为当下书法艺术临摹与创作的转换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首先,书法创作离不开时代审美,正确理解把握好当代的审美走向,思维上要理性与感性兼具,意识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神上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其次,要遵循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对书法艺术本质规律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加强对书法本体认识。重视书法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努力提升个人内修,将当代的文化与哲学思潮进行吸收转化,成为书法创作时的文化依托。再者,《集王圣教序》中展现了书体的融合,以行书为基,融有楷书、草书,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书法家在多体融合的道路上探索,例如颜真卿《裴将军诗帖》极为大胆地融合了八种书体,“以汉分为魂,融合诸体,牢笼百态,裴旻剑舞活现于鲁公笔端”。书法创作可以在某一书体的基础之上,从单一书体的学习拓展为多书体齐头并进,尝试融合其他书体,融合多种风格,让不同书体与风格碰撞交融。再次,书法创作需要借鉴和吸收。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化与艺术形式的构成,当下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工具极为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展览也逐渐各地开花,展览的环境、情景等元素也变幻多样,“展厅书法”可以说是热点,在保留传统经典文化的情况下,更要适当吸收西方文化,例如策展、设计等等,突出个人风格的独特性,来推进书法艺术的时代性发展。

  随着考古的推进,印刷技术的迭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能看到许多前人看不到的材料,书法学习路径不再单一,不要局限于一家一体,以更开放的视野学习经典创作时代作品。“同质化”是近几年书法创作中的热点问题,本质其实是审美的同质化。如何打破套路化、同质化,《集王圣教序》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立足于时下,不断思考,努力提升内在修养,根据现有的专业技术与个性风格相结合形成自家面貌,推陈出新,不做文化的跟风者,不做潮流的盲从者,不做经验的模仿者,一方面“不忘本来”,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另一方面“面向未来”,着眼于中国的当下与未来,书写新时代。实现“古”与“今”的贯通,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高度统一。通过临帖领悟传统、进入经典、与古人对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