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海报
国风就像春风,是一个新的开始。近年来,国风音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活的生命力。在我看来,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质浓郁又极具年轻态特征的音乐形式的走红可以被视为一种民族自信的回归,展现了以音乐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多可能。
受邀参与原创音乐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的录制,让我体验到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一个开放包容的创作空间,并得到了一次次交流经验的机会。在这档节目里,我看到了国风音乐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以文化自信为基底,在国风宇宙中创造无限可能
拓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新表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放在国风音乐的创作上对我有两个启发。首先,通过音乐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民族、国家或者说地域的界限就被打破了,可以实现互通交流,所以国风音乐的创作是“无界”的,在形式、风格、内容等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探索空间,同时这也凸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其次,我们既要从民族走向世界,也要从世界回归到民族,音乐“无界”的前提是保持文化主体性,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增强国风音乐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停吸取其他音乐表达方式的精华,进而为国风音乐服务。
在《国风超有戏》的舞台上,我看到了京剧、昆曲、河南坠子、越剧等艺术形式与民谣、摇滚、美声等音乐风格结合得相得益彰;听到了有态度的河南说唱、悠扬的马头琴声、柔情的吴侬软语、清新的常德方言民谣等等来自不同地域的腔调。这档节目很好地诠释了国风音乐创作中“无界”的内涵,为怀抱着对国风音乐无限热爱、期待、想象与创造力的国风音乐人们提供了一个尽情探索的平台,进行以文化自信为本位的差异化融合交流,同时也为“国风是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以多样化的创新探索在舞台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不断扩大了我对国风音乐定义的边界,让国风音乐承载起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以原创作品为抓手,突破音乐人和观众的惯性思维
国风音乐想要走远、走实,就必须要鼓励原创。从创作者的角度讲,《国风超有戏》给了国风音乐人们一个走出封闭的录音室、与同行或跨界者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文化需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节目将内心追求、文化频率相同的人汇集在一起,通过音乐共创和相互交流让音乐人们在碰撞中产生共振。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擅长截然不同风格的音乐人,以及非科班出身的跨界爱好者,他们的互相碰撞、激励、交流会让自己颠覆以前的思维惯性,挑战自己的创作习惯,创新也由此而来。
其次,从节目的角度上看,《国风超有戏》突破了传统音乐综艺节目的制作惯性,敢于创新节目模式,将重点放在音乐共创、原创上,将新事物推到观众面前。近几年,不少音乐综艺节目翻唱成风,缺乏原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这并不是一个有利于国产音乐发展的现象。《国风超有戏》在节目的原创音乐和共创舞台中,有精彩的配合演绎,也有面对冲突时的相互协调;有精湛的技艺切磋,也有前后辈之间、行内行外人之间的倾囊相助,这一模式最大程度发掘了演唱者的潜力,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蜕变。观众对原创歌曲的喜爱也印证了两点:一是不要低估观众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审美,二是节目要创新,就要有允许失败的坦荡和踏实栽培的耐心。
以共同追求为引领,在传承发展中迎接新的开始
起初受邀时,我是抱着一种学习观摩的态度,想要看看现在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内心中感兴趣或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通过参加这次节目,我透过这些年轻的音乐人看到了国风音乐充满活力、有着无限惊喜和可能的未来,总结一句就是“且听下回分解”。像张颜齐和鲜克乐队共创的、将摇滚说唱和昆曲小生唱腔相结合的《我名叫太阳》,还有《高山流水》一期中斯斯与帆和花僮共创的《梦承天寺夜游》中民谣与戏曲唱腔碰撞出的别样火花,都带给我和观众非常大的惊喜,可以看出好的音乐作品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既做到了文化传承,也实现了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认为《国风超有戏》这档节目不仅做到了探索、呈现和传播国风音乐的新表达、新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国风音乐及其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它汇聚了一种能量,包含着从业者或爱好者对国风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决心,包含着社会对于新事物的包容和期待,包含着对文化自信的坚定呼唤,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种能量能够助力国风音乐走得更宽、更远、更深,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
(作者系知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