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栏目:视线
作者:薛霞  来源:中国艺术报

  声乐表演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传达。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等。

  在声乐表演艺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来源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学生审美能力越高,其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中情感内容的能力就越强,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揣摩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二是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声乐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从而对各种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三是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探索和欣赏声乐作品的独特魅力,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逐步识别作品中的风格、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技巧等要素,并根据这些要素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能够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四是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发展。审美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审美体验,学生可以探索和表达自我,形成个性化的艺术理解和表现方式。这种个性化的培养举措,对学生未来成长为有创造力的声乐艺术人才至关重要。

  审美能力培养是声乐表演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乎学生艺术层面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相应教学策略,以培养出既有艺术天赋又具审美鉴赏力的声乐艺术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基础训练

  声乐表演教学的基础训练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性环节。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声乐表演基础技法的同时,感受音准、节奏、音色等的审美内容,初步掌握声乐表演表达美、创造美的方法。在音准训练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音准如何影响声乐演唱的表现力,通过音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条,使其理解音乐作品美感形成的基础元素。在节奏训练部分,学生能够学会在不同的节拍和速度下掌控音乐,确保音乐流畅和谐。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节奏的美感,了解节奏如何影响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在音乐训练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不同音色下的声乐表演片段,推动学生理解音色如何影响声乐演唱的情感深度和广度,据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色之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丰富教学内容

  在声乐表演艺术教学中导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使其接触到更多美的事物,体验和理解多元的审美价值。其一,导入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通过向学生介绍从古典到现代,从民谣到爵士等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声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不同流派音乐的美学特征。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在技巧、情感表达上的理解和区分。其二,导入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千差万别,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审美特点。通过引入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各国的音乐之美,还能加深对全球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例如,将意大利歌剧与印度古典音乐并置,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如何反映其社会环境和人民情感,进而体会音乐如何传递文化之美。其三,导入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的音乐风格和作品。将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融入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如何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演进,还能促使学生思考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体会音乐的审美特征如何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融入情感教学

  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也是声乐表演中“美”的核心表现之一。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首先要进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其情感基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温柔、怀念与激情等各种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炽热的爱国情感。其次是激发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歌曲情感相关的故事或个人经历,讲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最后是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包括通过调整音量、音色、节奏和速度等,传递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比如在作品前半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柔和的音色和缓慢的节奏来表达歌曲中的怀念和不舍之情;在副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激昂的音调表达爱国热情。通过一步步解析情感、理解情感以及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提高审美体验层次。

  开展批判性讨论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评价音乐。以歌曲《茉莉花》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首音乐作品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这首作品的哪些部分最吸引你?”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开始关注音乐的细节和情感表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分析作品。例如,讨论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和结构等方面。通过这种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学会如何评价这些元素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导入江苏、河北、河南、黑龙江等不同地区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在表达方式、情感传达和艺术效果上的差异。通过一系列批判性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力,还能够锻炼表达自己美学观点的能力。

  鼓励创造性审美实践

  除了学习和演绎已有的声乐艺术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质的声乐艺术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创造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即兴表演。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或情感基调,让学生进行即兴的声乐表演,例如设定主题为“爱情”,学生可以即兴创作一段旋律,表达对爱情的理解。这种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其二,歌曲改编。鼓励学生改编经典歌曲,可以是旋律的重新编排,也可以是歌词的创作或修改。例如,学生可以将一首国外的经典声乐演唱作品改编为中文作品。这种改编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其三,音乐剧创作。组织学生参与小型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完成剧本创作、曲目编排以及舞台设计等任务。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力。

  在声乐表演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声乐演唱领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还能够促进他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上的成长。对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审美能力培育纳入到声乐表演艺术教学的章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敏感度和创造力,最终推动学生在声乐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作者系吕梁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