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戏剧《大真探赵赶鹅2》剧照
演艺新空间与专业剧场不同,其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真正打破传统剧场观演模式,同时又能不失戏剧性,给人以应有的审美体验。沉浸式戏剧《大真探赵赶鹅2》出品人王琛说,“戏剧需要不断创新,沉浸式体验是其中之一,但不能仅仅是一种噱头”,我们在《大真探赵赶鹅2》中看到了主创和演员们的这种努力。
如何体现新空间之新,让体验够沉浸
77剧场是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批授牌的演艺新空间之一,观众席座位数不足200。作为演艺新空间的演出,其创作题材的选择直接关乎特定受众群体对新空间标签的心理预期。《大真探赵赶鹅2》改编自同名纪实性侦探小说《大真探赵赶鹅:重案组的人性档案簿》,凶杀、探案、悬疑类题材高度契合了当下包括密室逃脱类项目在内的新兴文化娱乐项目的市场调性。剧中一台烧焦的轿车、后备厢一男一女两具损毁的尸体、犯罪嫌疑人和女死者生前的情感经历,这些剧情因素已经足以调动年轻受众的购票冲动,满足其好奇和解压的情绪价值需求。
场景式消费是演艺新空间主打的特色,场景营造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体验的沉浸度。走进《大真探赵赶鹅2》演出现场,突出的感觉就是场景逼真,年代感足,代入感强。无论是网吧和老式XP系统电脑、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警察所、破旧烧毁的涉案汽车、围挡三色彩条布的楼体,还是小旅馆、艺剪吹、小灵通专卖、大世界音像店、汽配厂等充满底层烟火气的店铺招牌,观众仿佛置身于20年前城乡接合部的街头,对经历千禧年代,特别是千禧一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来说,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整个剧场空间尺寸非常有限,观众席分ABCD四个区域,表演区嵌入其中(除中心舞台外),其中A区01、02座位,位于被焚凶车的后座,B区C区和D区分别设置在警察所办公区、嫌疑人的小屋和网吧场景当中,四个区域对应着好事之徒、正义使者、午夜游民和网上冲浪的身份认定,配合着剧情推进,观众或直接坐到被焚凶车后座、与演员一起还原杀人细节;或客串起普通民警、与演员共同商讨推理案情进展;或扮演网吧少年、感受昔日网吧里的沉醉和迷失;或更近距离接触到演员的细微表情和动作,感受不幸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幽微及稚嫩守护。相比其他新空间类演出,该剧观众区和表演区更深度的互嵌,在保证演员表演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空间的流行性强,方便了观众互动参与环节的设置,为向前一步推动打破传统剧场观演关系、打造临场感和沉浸感强的观剧体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不失戏剧性,给观众以应有的审美体验
新空间演艺项目,一方面是要强调不同于专业剧场的独特体验性,突出沉浸感,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仅以爆笑、恶搞为卖点,把追逐灯光技术炫酷当作是沉浸,沦为玩概念、低品质的代名词。空间毕竟仅仅只是一个物理上的形态,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最终还是要靠作品,通过与市场相契合的方式,在价值和审美取向上做有品质的、有效的塑造者和传播者。
《大真探赵赶鹅2》延续的是第一部警察故事系列,在凶杀探案的新奇刺激外衣之下,包裹和诠释的其实是警察维护世道公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充满主旋律、正能量的主题。剧情结尾,侦探赵赶鹅走上二层楼梯,面向观众和警局宣誓忠于宪法、忠于人民,拉满的仪式感不但不觉违和、反而让观众有所触动。这种戏剧效果的达成,核心是营造了有力的戏剧情境,在情境当中激活了人物关系。
表层叙事背后隐喻人文关怀。剧中,两个相爱的人(陈莹莹和王立志),女孩为了男孩杀人后自杀,男孩焚车隐瞒事实,败露后请求警察希望把自己而不是将女友公布为杀人犯。刑警在真相和人情之间徘徊抉择,最终选择公布真相,并代为实现了两人的“亚丁湾”遗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大屏影像中航天发射的故事线与本案的犯罪报道的新闻播报,看似是时间线的巧合,但航天发射升空、宇航员落地凯旋、举国为之欢庆的多次穿插,不禁让观众把宏大时代叙事和平凡百姓的生命日常联想起来,增添了主旨表达的深度和立体性。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多少凡人故事消失在历史的罅隙里,无数无名个人的平凡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爱恨情仇,在黑暗中无意识的涌动。百年、千年之后,他们是谁,我们是谁,雪泥指爪踪迹难觅。此刻的剧场成为了剧中人和场内观众的缩影。
艺术呈现综合立体。全剧在还原真实的现实场景和环境基础上,为表现出凶杀探案固有的神秘、离奇、诡秘、恐怖氛围,增加了多媒体实时影像,以监控、窥探等形式,多视角呈现了案发汽车后备厢特别是尸体解剖室的空间环境。与此同时,“鹅”偶形象先后以送水工等不明身份,不时在场景衔接或情节转折时穿梭在案发现场、警察局和尸体解剖室内,其身披白色大褂、红色闪烁的眼睛,配合现场烟雾控制和或明或暗的灯光变化,有力渲染了神秘和惊悚气氛。此外,整个空间以冷色调为主,特别是地下居室和网吧两个场景,主打冷光,凸显底层社会生命向下的现状,符合了故事情境以及人物情感和心理塑造。
当前,“沉浸式”已经由行业新潮热词变得习以为常,演艺新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面对演艺新空间里观众不只是单纯的观看者、同时也是演出参与者的消费诉求,如何真正打破传统剧场镜框式的束缚,找到属于新空间也属于戏剧的不可替代的表达,拓展更丰富的艺术可能性,还有待不断的实践探索。期待《大真探赵赶鹅》系列能够带来新的惊喜。
(作者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演艺集团战略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