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栋、傅勇凡是我熟知的一对军旅作家中以舞台艺术著名的编剧、导演黄金搭档,素以创作重大革命题材和英雄模范题材作品见长。闻听他们受南京话剧团之邀,要完成一部以新时代南京著名的老民居“小西湖”改建为题材的“命题作文”,一为他们非长于此而捏把汗,二又对勇于创新的他们充满了期待。
果然,观南京话剧院搬上舞台的话剧《小西湖》,我的期待得到了满足。可以说,观赏《小西湖》,阅览世情民生,我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迪和审美享受。
记得我曾在为《唐栋剧作集》作的序中称他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相结合”的编剧高手。他写剧“选题严”而“开掘深”,总是擅长以独特发现的巧妙视角切入,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去审美化地呈现出题材所蕴涵的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思想价值。他有才华把如《共产党宣言》《支部建在连上》这样看来极为政治化的题材审美化地予以艺术呈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京著名的小西湖民居改建工程取得了显著成就。话剧《小西湖》聚焦于此,却从城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小西湖街更新项目总指挥于建东的视点入手,重点讲述他深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徐香美、朱家胜两户“老大难”家,排忧解难,细析“保护历史遗存”“私房租赁改建”等政策,以让出自己尚未入住的原为孩子上学的新居实实在在地满足两户“就近暂居”的需求,不仅把“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为要”的政策化入民心,把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美好生活入情入理地变为现实,而且把活跃于民居改建生活漩涡中的各色人等的矛盾从冲突到和谐、心灵嬗变和精神升华的轨迹艺术地呈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小西湖》的视点妙、故事好、人物活,值得称道。
其次,话剧《小西湖》思想开掘深,历史文化品位高。大多数同类反映城市农村建设、民居新建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在“拆迁”上做文章、在公与私、祖坟移动等观念上开掘主题。电视剧从《蜗居》到《心居》再到《安居》,表现出艺术家们在“选材严、开掘深”上的突进和创新。而话剧《小西湖》的与时俱进的开掘,更可贵地表现在对历史文化传承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艺术诠释。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为什么以朱、徐两家为叙事主要对象,那背后牵出的是祖宗明太祖朱元璋和明代“江东才子”徐霖,不论血缘上是否真实,但确给“小西湖”世代居住的平民注入了南京这座古都应有的一种“城市之魂在历史、在文化”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加上引发于此的情节和对话,朱家“背诵古诗”的家教,那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的石榴树和老墙……都令习近平总书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伟大号召艺术化地落到了实地。至于从古老旧居到改建新居的前后强烈对照,从“厕所文化”的变迁,从秦嫂“出租危房”的惊险,以及徐、朱两家因旧居而姻缘破断又终因新居建成两家共餐“糖粥藕”与“红烧狮子头”而姻缘再续“时来运转”的故事……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剧结尾,昔日虽存历史文化积淀而“脏、乱、差”的“小西湖”焕然一新,变成了家家环境美丽,户户居室闲适,文化展馆、非遗工坊、文创零售、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星罗棋布,什么“陈涓(于建东之妻)社区卫生院”“秦嫂欢乐茶馆”“朱家石榴树景观”……错落有致,好一派光景!好一个“小西湖”!
是的,“湖”虽不存,但“水”却“永存在老百姓心中”!这便是话剧《小西湖》在舞台上精心营造出的形神兼备的深远意境。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