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英:与粤语相声共生
栏目:会客厅
作者:梁少锋  来源:中国艺术报

  60后、70后的广东人,很少不知道说相声的黄俊英、杨达,特别是粤语地区,在那个缺少娱乐的年代,“黄俊英”三个字,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粤语文化符号,陪伴人们度过了文化营养匮乏的童年和青年时期。2022年以来,从大众视野中逐渐淡忘的粤语相声,好像一下子又被推上了热点话题。

  先是作为广府地区家喻户晓的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大家、86岁的黄俊英荣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再一次站在闪光灯下。之后就是他的“最佳拍档”杨达老师的离世,曲艺界特别是黄老对老友的离去表达了深沉的哀思。网络上大众对于粤语相声的未来产生了广泛热议。

  这时,当我们走近黄俊英,进一步探求他与粤语相声共生的艺术谱系,以及70年相互印证的成长过程,更加令人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更懂得了这位事业有成的粤语相声大家所保持的最初本心,及其执着于描绘和守持的生命底色。

  黄老从没有离开过曲艺、没有离开过表演舞台。他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 20世纪80年代与杨达共同组建广州相声艺术团和广州市相声艺术学会,团结了一大批热爱相声艺术的有志之士,形成了粤语相声的辉煌时代。他在功成名就的花甲之年,仍然听从组织安排,毅然担起广东音乐曲艺团相声团领军人的重担,与年轻人一道忙碌奔波在南粤的城乡基层,以3000多场次的演出为广大群众送去欢笑。他先后收徒40人,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广东曲艺界的中坚。

  近年来,他为粤语相声事业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他积极推动下, 2022年粤语相声成功入选第八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科普、传播粤语相声,他创立了广州市艺术名家黄俊英工作室,工作室主要从事相声剧本创作、举办相声讲座、推进相声进校园、培育发掘相声事业接班人,收藏、展示粤语相声的有关图文、影像、影音等珍贵资料。

  黄老至今已经上演过百多个相声段子及谐趣小品、谐曲说唱,并制作成音像制品广为流行。在他长期带动下,以广东音乐曲艺团相声团演员为主体的广东粤语相声创作表演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

  纵观黄俊英粤语相声艺术的成功之途,印痕在目。

  一是虚心向北方相声名家学习,善于汲取北方相声的艺术精华。粤语相声脱胎于北方相声,又与广府文化嫁接,在岭南沃土中扎根,经过黄俊英、杨达等一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栽培,具备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表演风格、艺术受众、流播范围,是南国曲坛的一朵艺术奇葩。这一方面得益于以马季先生为代表的北方相声前辈对广东相声同行的真诚相待、热心扶持;另一方面,中国曲艺界对广东粤语相声艺术的充分肯定,也使广东粤语相声从业者增强了走岭南风格艺术之路的信心。同时,黄老以广府人的包容和创新精神,与杨达等同行一道,成功将北方相声引入岭南,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

  二是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黄俊英的作品坚持人民立场,注重反映百姓心声,其风格主要是走平民化、通俗化的路子。《打破常规》(与杨达)、《无牌医生》(与何宝文)等作品选题源于生活,把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黄老曾说过:“演出节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演出内容要与时俱进,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三是雅俗共赏的审美体验。除了通俗化,黄俊英粤语相声还有雅的一面。相声《借电话》(与杨达)、《比你高一点》(与杨达)等,以日常生活反映人性,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是粤语相声的经典之作。

  四是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省港澳大比拼》(与何宝文),以对比的手法反映粤港澳大湾区的趣闻,拉近三地民众的情感距离,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

  五是具备知识性教化功能。他的相声,如《广州话趣》(与杨达)、《一对一》(与何宝文)、《语言趣谈》(与李艳玲)富有知识性,寓教于乐,使知识传播变得可感可知可乐。

  六是传统文化得到守正创新。黄老对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同时,他能够将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譬如,由于有曲唱方面的深厚功底,他的相声表演能够很好地运用“唱”来塑造人物,粤语相声《关公大战方世玉》就是一个非常能够体现黄老粤曲唱功的段子。同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把相声语言、表现手法引入到小品中,推出了粤语相声小品这个新品种。

  七是表演艺术极具舞台张力。黄俊英与杨达的相声艺术,既吸收了北方相声的艺术表演程式,又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把个人的特长融入到舞台艺术当中,从而极大地发挥了相声艺术和粤语方言的优点特征,调度场面的动与静、节奏的快与慢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在科学运用“说学逗唱”基本功之余,又大胆合理地进行了捧哏、逗哏之间的再分工,达到整体表演流畅,又默契配合、互补相宜的现场效果。

  前段时间曾与黄老探讨过粤语相声的发展,我们都有同感,就是需要广东曲艺界行动起来。首先,专业院团要制订发展规划、梳理总结经验、推动学术研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去探索粤语相声发展路径。其次,为粤语相声艺术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提供良好条件、留有发展空间。第三,抓好表演和创作力量的梯队建设,正确引领年轻从业者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艺德,弘扬敬业奉献精神。第四,培育粤语相声的演出市场,积极做好传播推介工作。

  我们都相信,粤语相声的未来会有后来者。

(作者系中国评协理事,广东省评协专职副主席)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