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根 留住魂
抒发着浓浓乡土情的二人台
作者:郑晓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内蒙古卷》书影

  内蒙古民间说唱的曲种和说唱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全力打造以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成的多元一体的“北疆文化”,内蒙古民间说唱不可或缺地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北疆”一词泛指我国北部边疆。北疆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概念,历来与中原文化、边疆文化相互借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样态。《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内蒙古卷》全书168余万字,是了解浩瀚如烟的内蒙古民间说唱的史料和资料。其所收录的作品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有传承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共同呵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作用,更有当代的应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本卷的编者按照编纂体例和要求,收录内蒙古民间说唱的韵文体、散文体和散韵结合体作品500多篇。其中分别收录了流传在内蒙古地区的门楼调、二人台等类别作品260多篇。

  有着百年传承历史的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一步一步走来,从烟火中登上了艺术大舞台。现今,依旧保留着扎根乡村,传统曲目依然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喜闻乐见的“接地气”式的存在方式。新编新创的历史剧、现代剧和红色革命历史剧等剧目有温度,贴近民心、民情,站在人民立场,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艺术生命力。

  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学品种中,作为一个发源于北疆、根植于北疆的民间艺术门类,二人台在形态的多样性、形式的包容性、形成的兼容性上有着其显著地域特征。从形成到现今,它所具有的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其另一鲜明特征。

  二人台是流传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多年来,有二人台的学者、艺术家和传承人编写有相关书籍,但由于史实资料相对匮乏而且分散的客观原因,深入挖掘研究的成果稀缺。本卷中对二人台的文体分类、作品的收集,以及在其历史沿革等梳理和注解上,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编纂者严谨和求真的学术态度。所收录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对历史、民族、国家、文化高度负责的编纂态度,以高标准高质量为本的编纂理念。本卷的科学划分,以及在编纂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原真性,是对其来自民间依然活跃在民间的再次激活。

  二人台的形成和得名,从内容到形式有着民间文化形成的独特性。一是,二人台在内蒙古的流传地区,居住着晋陕冀地区的移民后代,他们的祖辈北出塞外垦荒屯田。可以说,没有晋陕冀移民与蒙古族人民的文化交融,不会形成二人台艺术。二人台最初只是人们在劳动余暇时自娱自乐,比较单一的一种演唱、表演形式。其内容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不公为主。二是,二人台之前在不同流传地区有着“打玩意”等不同的叫法。1951年绥远省民间艺人学习会期间,当时的绥远省政府副主席杨植霖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作《二人台翻身》的报告(原文载于1951年6月14日《绥远日报》)之后,才正式将其称作“二人台”。同时,正式作为一个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挖掘和整理,并以文字形式记录。

  二人台作为混生多元的艺术现象,有着民歌、曲艺、戏曲、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戏剧学、音乐学、曲艺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均有着研究价值。从风格流派上,流行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西大同市、朔州市和河北张家口市等地的为东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山西省忻州市等地的为西路二人台。从表演剧目上有带鞭戏和硬码戏之分,从表演形式和唱腔上有打坐腔、呱嘴、风搅雪等等。本卷中将二人台以韵文类、散文类的入卷内容划分,再具体到说唱形式,对其广泛性、地域性和代表性在守正的原则上进行了科学论证。挖掘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是对二人台民间文学价值的凸显。本卷编者所收录的二人台作品,将其形成的背景和发展脉络梳理得条理清晰。

  二人台的民间说唱作品让我们认识了那一段历史,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以活态形式传承的民间文化样式。本卷收录的《挂红灯》《惊五更》《打连城》《五哥放羊》《十对花》《绣荷包》等作品至今在流传地广泛传唱,老老少少都能哼几句。同时,流传于不同地区的《五哥放羊》 《绣荷包》等作品也收录其中。可以对比每篇唱词,研究不同地区和流派二人台讲述同一个故事时采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各地区、各流派和学者各自根据民间老艺人的口述史为佐证去论证,使得二人台起源地、创始人目前还有着不同的说法。其肇兴众说纷纭,其实在一个侧面印证二人台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在较长时间里集体创作、互鉴互学互帮形成的独特民间文化样式。

  二人台艺术在不同流行地区有着不同方言的呈现。有种说法认为,二人台依然在使用方言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其他地区的人因听不懂,而难以接受和喜爱。有两件事让笔者对这种看法有了从主观到客观的明晰判断。其一,一位四川朋友与一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谈到了一个共同感受,二人台在音乐旋律和唱腔的韵律上,都有着民族共同审美元素,所以方言不会让欣赏产生生疏感。其二,编者在本卷中每篇涉及方言的词句,例如:阳婆,指太阳;斑仓子,指田鼠。这些方言用语,既生动又形象,又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编者将原有词句的方言保留并一一加以注释,做到了秉承守真的学术态度。

  由二人台民间艺人创作的故事、唱词,蕴藉着历史知识和传统习俗,蕴涵着对大自然、对爱情的讴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通俗易懂的教育意义。二人台在其艺术形式上,特别在民间文学形式方面的创造价值,将为戏剧戏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与智慧启发。

  2006年以来,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6个地区的二人台先后分四个批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人台曾经的“土玩意儿”,凝结着几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智慧,历经各阶段以讲述故事和唱诵、戏曲表演的形式传承到今。通过大系出版工程将二人台的民间文学属性加以精准提炼,承载着厚重文化历史积淀、融合各民族民间艺术、记录和见证了民族团结的二人台艺术,今后能够科学地研究、传承和保护,这是有利于当代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的。

  二人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和发展史,所抒发的浓浓乡土情镌刻着鲜明的民间文化属性。大系出版工程是集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量的文化工程,置身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怀着尊重历史、敬畏各民族人民群众创造的初心,挖掘和展现出内蒙古大地上的深厚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中华文明将更加悠久绵长。

  (作者系中国民协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民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