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因景而更美
——南音演出与场景的关系
栏目:视点
作者:何韶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寓情于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之一,强调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所处场景对于创作的烘托,以及文艺作品反过来对场景进行渲染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汉族传统音乐之一,福建泉州南音自古以来对演出场景有着较强的规范,注重场景对演奏演唱的氛围烘托,场景也因南音典雅、优美、悦耳的艺术感染力,变得古韵悠然、雅俗共赏。进入现代,除了传统的厅堂楼阁,又有了剧院、展厅、文旅景区等更为丰富多样的演出场景,南音通过自身布景、道具等方面“古典雅乐”形式的定位,继续保持着“寓情于景”的传统审美特征。而在这过程中,作为舞台技术部门的舞台监督,就需要更好地协调演员、演奏员等前台工作,督促服装、化妆、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等后台工作,以达到“曲因景而更美”的艺术效果。</p>
<p><strong>  南音演出与场景在关系上的适配与互动</strong></p>
<p>  南音演出与场景的关系在传统中就有所体现。泉州民间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南音名师曾到宫廷演奏,康熙皇帝大为赞赏,钦赐“御前清客”“五少芳贤”之号。这个传说生动地概括了传统南音演出的特定场景规制,“御前清客”体现传统南音演出场景的庄重与高雅,如同宫廷雅乐一般,有“御前清客”字号的凉伞,以及书有南音团体名称的绣匾绣旗,还有古朴淡雅的明清家具座椅等摆设。无论实际演出场所为府第厅堂,还是园林楼阁,甚或闹市庙口,必用这样的排场装饰南音演出的核心区域。而“五少芳贤”则指传统南音演出的基本演职人员规制,即两边是南琵琶、洞箫、二弦、三弦这四个乐器演奏者,俗称“四管”,演唱者位于正中间执拍而唱,视曲目内容与特点的需要可再酌情增加人数。这样的演职员规制,非常严谨规范,与“御前清客”的背景装饰,形成了传统南音在演出场景中“百变不离其宗”的基本格式。这种格式化的场景,给观众以庄重、肃穆、古朴、优雅的视觉感受,让演出者充满浓厚的仪式感,使演出更为认真细致,不由自主将演奏与演唱的艺术水平发挥至个人的最高境界。这种场景很好地烘托出演出人员庄重、严肃、清高的演唱演奏状态,同时通过很好的演唱演奏水平渲染了“御前清客”“五少芳贤”的演出场景,让四周观赏的人们陶醉于南音的高雅、优美、悦耳的艺术氛围之中。南音这种独特古朴的演出场景,在府第厅堂、园林楼阁中,更显其“雅中更雅”的互动效果。而在喧闹嘈杂的市井庙口、街巷馆舍中,则更为难得地达到“闹中取静”“俗中有雅”的美妙、显著的互动效果。</p>
<p>  进入现代以后,除了民间南音社团以外,还活跃着高水平的公办南音乐团,比如泉州地区唯一的公办南音团体——泉州市南音乐团(现为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它按照现代乐团的规格进行建制,在传统的“御前清客”“五少芳贤”的演出场景格式之外,开拓了另一主要演出场景——剧院舞台。现代剧院舞台创作与演出的南音艺术作品,有着灯光、布景、道具等更为丰富多样、日新月异的场景塑造手段,给予了现代南音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近年来,泉州南音乐团创作的《凤求凰》《晋水向东流》《阔阔真》等大作品,以及《唐风宋韵》《百鸟归巢》《御前清客》《刺桐乡音》《邂逅·丝韵》等小作品,无不是通过现代剧场舞台场景技术,营造出了与南音作品相契合的场景,再通过作品的精彩音乐演绎去渲染场景,进而让观众陶醉于悠扬婉转、典雅优美的南音曲韵之中。以2021年创作的泉州海丝题材的大型南音新作《阔阔真》为例,该剧以南音表演唱的方式,再现元朝阔阔真公主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满怀家国之情,辞别元世祖忽必烈,从泉州刺桐港出发,历尽海上丝路的艰辛,远嫁波斯的恢弘历史画卷。该剧特邀以著名导演安凤英为首的创作团队,从灯光、布景、道具等方面,勾勒出与阔阔真公主这位历史人物主题相适配的舞台场景,让台上台下都仿佛回到元代大都宫廷、东方大港刺桐城、万里海上丝路的场景中。</p>
<p><strong>  南音演出与场景关系中的舞台技术管理</strong></p>
<p>  作为一名舞台技术人员,我经常在乐团的南音演出过程中担任舞台监督职务。舞台艺术门类里有句行话叫做“排练时听导演的,演出时听舞监的”,说的就是舞台监督负责在演出前后,督促各演出部门的准备与实施情况。演出的开始、间场换景、各部门人员的候场到位、演出过程突发情况的处置等等,都由舞台监督一人把控,责任很大。舞台监督在南音演出过程中,对南音各个艺术部门的管理,特别是对南音演出与场景的关系体现,发挥着很重要的舞台技术专业作用。只有舞台监督管理到位,才能达到“曲因景而更美”的舞台效果。</p>
<p>  作为一名南音的舞台监督人员,首先要熟悉文本与音乐,知道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情感、思想主题、艺术特色等元素,这是实施场景管理的艺术内核所在。再者要熟悉演出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环节。比如,每一个场次或节目布景、道具的内容,摆放的位置,上场的先后顺序,布景候场存放的位置,灯光的设置等等。南音演出时,舞台监督就好像是电脑的信息处理中心,必须保持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责任感。平常排练过程中,就要根据导演与演员的需要,做好各个场景定点,椅子桌子摆哪里,唱到哪一句或者音乐演奏到哪个音符吊杆放什么或者收什么景片,这些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认真与清醒。</p>
<p>  舞台监督不仅需要过硬的舞台技术能力,还需要细心与责任心,才能保证南音演出与场景的“曲因景而更美”的关系的完整体现。</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