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艺短评文章十五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品:《平凡亦有光——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新型劳动者形象》

  作者:陈青青 中央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5月7日

  推荐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聚焦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出现的新型劳动者形象,敏锐发现了主题性美术作品对新型劳动者在“智识型”与“新业态”等方面的崭新描绘,并将其提升到“平凡亦有光”的美学高度,体现了美源自生活的艺术理念。

 

  作品:《文化科技融合下的“艺术解锁”——从〈漫长的季节〉看弹幕的创新运用》

  作者:程楠 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编审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3年5月19日

  推荐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网络时代,“弹幕”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即时评论形式,成为叙事文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别出心裁,将评论对象聚焦于网络视听作品的弹幕,以新颖的眼光看到了弹幕与作品的相辅相成,看到了文艺与科技的双向赋能。切口小,分析细,论述深,为艺术评论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作品:《“包袱”的艺术与艺术的“包袱”》

  作者:崔然 《满族文学》杂志社编辑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2年12月12日

  推荐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借鉴前辈艺术家对“包袱”艺术性的提炼,指出相声是“包袱”的艺术、要多在“包袱”的艺术性上下功夫,还揭示出诞生精彩“包袱”的根源在于营造好喜剧的情境以及对逻辑学和修辞学的掌握。全文言之有物,说理明晰,观点明确,对于当下的相声创作具有较强的引导价值。

 

  作品:《传世古画缘何成为传统文化的“超链接”》

  作者:郭克俭 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邱正 浙江师范大学民族音乐学硕士生

  出处:《光明日报》,2022年9月14日

  推荐单位: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用精短的篇幅探讨《千里江山图》等多件传世名画何以成为热门IP,以“文化创意”“敬畏之心”“科技赋能”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这一现象的核心要旨,观点鲜明,讨论具有一定深度,对于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创造和大众生活提供了富于启示性的案例解读。

 

  作品:《该给影视剧取个好名字》

  作者:胡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助理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3月29日

  推荐单位: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细微处入手,分析了剧名对影视剧作品传播的价值,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了剧名与作品内容的相互关联,以及好剧名对于体现作品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所具有的“点睛”意义,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剧名之所以产生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作品:《古老杂技焕发先锋性和创造性》

  作者:姜学贞 上海市杂技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出处:《解放日报》,2023年6月29日

  推荐单位:中国杂技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提纲挈领地梳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立足根本,勇于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扩展杂技艺术内涵,焕发杂技创新业态,在全球化视野和格局中增强时代性、文化性、开放性、融合性等本体属性的卓越成就。尤其将笔墨侧重于对“杂技剧”这一时代新生事物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示了“杂技剧”勇闯跨界融合艺术前沿阵地后尚需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作品:《以中华文化内涵塑造“数字人”形象》

  作者:刘桂茹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2月26日

  推荐单位: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语言生动,敏锐地分析了“数字人”在艺术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数字人”不仅代表网络文艺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时代气象的表征,提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入中华优秀文化内涵,才能做到“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 ,起到以新文艺形态表达文化自信、彰显时代审美旨趣的作用。

 

  作品:《理性看待网络时代戏曲艺术的“冷”与“热”》

  作者:刘浩洋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3年3月17日

  推荐单位:中国艺术报社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互联网平台青年观众对戏曲的热捧现象,指出了戏曲艺术当代传播热闹背后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理性思考了戏曲在电子媒介主导的大众评论主潮中如何守正创新,如何保持其主体和文脉,呈现了文艺短评发现问题、聚焦现象、针砭时弊的特色和风格。

 

  作品:《实感:ChatGPT与文学的距离》

  作者:危明星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出处:《文艺报》,2023年4月24日

  推荐单位:《文艺理论与批评》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辩证眼光评述人工智能带给文学新的变化、挑战与始终存在的实感距离,在肯定ChatGPT的进步作用时,指出以人类肉身体验为基点的“实感”足以标别ChatGPT与文学的真正距离,坚信文学中的人性、自然独特于人工智能的永恒意义,特别是作家基于社会责任感和与社会即时互动的正义性、创造性能力对于文学的决定性作用,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作品:《“云演艺”:新业态与新价值》

  作者:韦铀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

  出处:《南方日报》,2023年3月26日

  推荐单位: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云演艺”的活跃状况,指出这种数字时代人类演艺活动新业态体现了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互动性和人工智能化等新特征,具有多方面的新价值,对于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推动文艺发展、让更多青年领略传统艺术之美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立意新颖,说理清晰,论述有力,针对性强,有助于准确理解把握新兴媒体在文艺发展中的作用。

 

  作品:《中国式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刍议》

  作者:薛晋文 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

  出处:《文艺报》,2023年4月19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就新时代中国式文艺评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思路宏阔的思考与切中肯綮的阐发,强调只有坚持在历史思维中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在时代思维中强化实践自觉、在创新思维中夯实传播基础,新时代文艺评论才能够扬帆远航、行稳致远。文章观点鲜明,切中实际,以精当简短的话语讲清了一个题旨重大而又深远的批评实践与理论问题。

 

  作品:《AI语境下的摄影创作和批评》

  作者:阳丽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编审

  出处:《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6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沿着AI可能展开的功能属性,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给当下的摄影创作、影像分类定义和评判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特别就建立可控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规范逐项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原则性建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中提问较多,语气强烈,体现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失为短评的一种文风。

 

  作品:《从“打工”到“劳动”:诗歌嬗变与时代逻辑》

  作者:杨汤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出处:《文艺报》,2022年7月20日

  推荐单位: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敏锐地注意到21世纪“劳动诗歌”的文学现象,指出其实现了从“打工诗歌”一般性的苦难叙事向朝气蓬勃的劳动者形象展现的转型,表现出一种明朗的心理状态和宏大的审美追求。文章立足人民立场,关注现实问题,带有时代温度,具有深刻而灵动、笔短而意长的理论风格。

 

  作品:《新时代呼唤新山乡巨变文学》

  作者:张丽军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出处:《中国文化报》,2022年7月15日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所引发的时代巨变为切入点,在简要考察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审美书写特点及其新变的基础上,呼唤新时代乡土文学书写应聚焦“新乡村故事”讲述、“新乡村英雄”塑造、“新的多元化语言形式”探索,重建乡村精神,为新山乡巨变塑型铸魂。文章见解新颖独到,问题意识鲜明,对当下文学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品:《公者何以千古——重温焦裕禄题材的几部影视作品》

  作者:张硕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视频采编部记者

  出处:《湖南日报》,2022年8月19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主要以电影《焦裕禄》《我的父亲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等作品为考察对象,探讨了焦裕禄题材影视作品在展现共产党人的人伦美,以及发掘细节、建构记忆、让不朽精神与当下对话等方面的重要成就,选题重要,角度新颖,论述精准,发人深省。

 

(按作者姓名首字母音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