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勇攀齐鲁文艺高峰
——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述评
栏目:聚焦
作者:鲁文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工作落下帷幕。本次评选包括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民间文艺、文艺理论和评论等12个艺术门类,共有727件作品参评艺术作品奖、文艺理论和评论奖。经初评、终评、公示,共评出获奖作品124件,其中,艺术作品一等奖20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6项;文艺理论和评论作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学艺术成果最高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设立以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成为山东省文艺界的重要奖项。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是对两年来山东省文艺界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和全面检阅。本届评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价值引领,突出导向作用,充分彰显评奖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次评奖也体现出更为广泛的参与度,除传统文艺创作和评论群体外,也吸引了新文艺群体的积极参与。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基层文艺工作者占参评人员的大多数,体现了山东文艺创作队伍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能。

  整体来看,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呈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弘扬时代精神,展示时代风貌。本届获奖作品把握时代脉搏,开掘现实生活,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时代命题,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新史诗,展现气象恢弘的时代新风貌。山东梆子《承诺》讲述小高村第一书记于利民践行诺言的动人故事,刻画了全国无数驻村第一书记的共同形象,展现了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时代,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电视剧《三泉溪暖》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支部建设和青年党员创业为故事原型,讲述了当代中国青年创业创新、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逐梦之旅。舞剧《黄河岸边是俺家》将黄河滩区人民生活变迁的时代背景同现实发展紧密结合,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连接起富含地域特色的故事架构,在“舞戏融合”中反映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雕塑《延河早春》以具象的写实技法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塑造了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三位革命先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自信、浪漫、充满希望和理想的特定时代形象,表现她们救国救民的理想初心和激扬奋发的青春岁月。声乐作品《黄河口放歌》尽情描绘了河海交汇、百鸟翱翔、新生湿地、石油奔涌等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色,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博大胸襟,抒发了黄河口儿女创新实干、继往开来的壮志豪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黄河赞歌。摄影作品《洪流中的安全绳》是典型的抓拍作品,将汹涌洪水中救援干警、义工、老百姓等拧成一条生命之绳同激流搏斗的瞬间定格成永恒,体现了灾难面前干部群众迸发的人格力量与人性之美。这些获奖作品敏锐捕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现实,力图勾勒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回答时代宏大命题,反映时代发展趋向,在题材的广泛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表现视角的新颖性、思想情怀的深刻性等方面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坚守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是新时代文艺面临的根本命题。本届相当一批获奖作品是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收获,体现了山东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使命和担当。现实题材舞剧《挑山》以社区基层干部为原型,以他们的日常工作点滴为切入点,塑造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真诚奉献、敢于担当的“挑山工”形象,是一部艺术性与生活性高度融合、真正为人民而作的艺术佳作。中国画《枕海暮归人》以工笔重彩手法描绘山东半岛渔民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从出海捕鱼归来的渔民身上看到他们的饱经沧桑和坚韧勇敢,也可以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感受到渔民收获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声乐作品《中国和我》依次呈现了从“中国有我,有小小的我”到“中国有我,有千万个我”的丰满壮阔的音乐形象,讴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14亿人民的奉献和创造,传达出“中国和每一个‘我’都不可分割”的主题。曲艺小品《老搭档》构思巧妙,以曲艺演员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表现出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本职工作的尊崇,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情感。两位主要演员的表演细腻幽默,充分利用舞台调度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精炼、生动、活泼的舞台语言营造出令人捧腹的艺术效果,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的杂技滑稽作品《岁月》,通过演绎三个家庭出身不同的朋友在童年、青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友情、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在笑声和感动中体悟人生百态。相声《你听说了吗》利用相声以讽刺见长的特点,将当下人们时常遭遇的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者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形式新颖,包袱十足,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艺术组照《俺村老把式》以新颖的置景式拍摄手法,讲述农民和每一种乡村老物件的故事,为中国农民和即将消失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留下丰富的影像资料,在时间的跨度中呈现黄河两岸原汁原味的时代记忆。两夹弦《公鸡过寿》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移风易俗问题,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好听、好看、好玩”中实现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这些作品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目光投向人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需求、诉说人民期待,以“为人民倾情抒写”的人民情怀绘就新时代文艺的精神底色。

  坚持文化“两创”,彰显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资源和民族精神进行发掘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当代文艺的使命。本届泰山奖许多获奖作品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释放出文化“两创”的蓬勃活力。楷书作品《墨池记》取法晋唐法帖,风格古雅醇和、厚重拙朴,结体严峻而不失灵动,线条有篆籀之气,气势宏大、笔酣墨饱,彰显了时代的正大气象。杂技作品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方面均有所突破,充分体现了杂技“高难、惊险、奇巧”的审美特点。由山东省杂技团原创杂技节目《蹬鼓》发展而来的杂技《弈》大气磅礴,意蕴悠长,用杂技语言将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中国象棋鲜活立体地呈现在杂技舞台上,实现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的贯通以及技术突破和艺术创新的高度融合。杂技《悟·空——飞杆》借鉴了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孙悟空形象,并利用电影电视中角色的延伸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了再创作。演员利用一根吊杆化作金箍棒,依靠臂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在杆上完成单人踏杆后空翻、涮旗、平旗等高难度动作,同时将经典音乐融入唯美的视觉化表达,达成了美轮美奂的视听效果,将杂技艺术的力与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剧《地雷战》以海阳秧歌为动作素材,将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舞蹈元素巧妙融合,再现了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一部集创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时代红色文艺精品。故事片《我的父亲焦裕禄》以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展现了焦裕禄的家庭生活和公仆情怀,刻画了焦裕禄立体、丰满、亲切的人格,挖掘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体而言,本届获奖作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遗余力弘扬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致力于传统文化时代特色的深度诠释和民族文化内核的深层次探求,凸显了浓烈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展现出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姿。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艺术精品。精品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衡量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山东省委宣传部致力于锻造艺术精品,持续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和“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构筑齐鲁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得益于扎实有效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本届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山东文艺界守正创新,勇攀文艺高峰的最高创作水准,在思想深度、艺术精度和审美高度上实现了从“高原”到“高峰”的新跨越。行草书作品《怀素上人草书歌》用笔取众家之长,笔调清晰、潇洒飘逸、空灵跌宕,结字精微严谨,体势奔放纵逸,线条圆转流畅,融理性与浪漫于一体,是一件出于传统又符合时代审美的精品力作。电视类的纪录片《大河之洲》从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展现了黄河三角洲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以富有东方美学特质的镜头语言、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生态文明故事,呈现了黄河三角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国家形象,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供了绝佳样板。电影《回西藏》根据真实人物改编,采取汉藏双男主的人物设定,讲述了第一次来西藏工作的年轻干部老孔与性格耿直的藏族小伙久美从隔膜到沟通、从互不理解到相互信任、从工作搭档到生死之交的历程。影片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丰富性,探索了新主流影片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在2023年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回西藏》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六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民间文艺类的扎彩《中华同心龙》,以“龙的传人”为创作理念,以“中华龙”为核心元素,融合风筝和木版年画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经36道工序精心创作而成。风筝上手工绘制了56个民族的人物风采,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凝聚中华同心龙、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潍坊风筝“放在天上是风筝,挂到墙上是年画”的特点。作品还创新性地融入光电技术,使夜晚放飞的风筝更加光彩炫目,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超绝智慧和精湛技艺。这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佳作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智慧和技艺,展示了文艺创新的蓬勃朝气和勇于突破的锐气,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感染力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反映了山东文艺精品创作的新境界和新格局。

  本届参选的文艺理论和评论类作品数量多、质量优,涵盖艺术门类广泛,呈现出鲜明的导向性、浓郁的时代感和广泛的参与度,展示了两年来山东文艺理论和评论领域的最新收获,与蓬勃发展的山东文艺创作形成两翼齐飞、交相辉映的良好态势。论文《文艺在高扬人民性中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契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文艺视角解读》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新成果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学理性阐发,是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艺实践的深刻评论,充分体现了导向性、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文学评论《与时代一同成长——近十年文学“新人形象”略论》梳理出“50后”到“90后”各代作家作品中塑造的“新人形象”,聚焦新时代新的社会语境与人的新的主体性,剖析个体与时代的深层互动,格局开阔、视角独特,呈现了近十年来我国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新成就。著作《山东快书发展史考论》系统梳理了山东快书的源流与发展脉络、发展规律与发展成就,填补了山东快书曲种史论专著的空白。整体而言,本届文艺理论和评论类获奖作品既有文艺理论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又兼具文艺批评的高度、温度与气度,体现出山东文艺理论和评论界进行理论建构与阐释批评的昂扬锐气与蓬勃朝气,为山东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引领,营造了积极健康、正气充盈、活力四射的良好文艺生态。

  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全面呈现了过去两年来山东文艺创作的可喜成绩,见证了山东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行的足迹,印证了山东文艺创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为山东文艺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此次评奖为契机,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以充沛饱满的创作激情回应时代的热切召唤,在守正创新中勇攀文艺高峰,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