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言(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次新的扬帆远航

汪守德
著名评论家

  这次展演共12部戏,在5个城市演出,体现了一种气魄。安徽戏剧既有光荣的历史,也有众多代表性的好剧目,这些戏剧不能仅仅放在安徽的柜子里锁起来,酒香也要拿出来,让更多人品尝到美酒的滋味。

  本次演出的12部戏,有数十年的跨度,是一次集团性的冲锋,也是一次新的扬帆远航。从中可以看到几个特点。第一个是传统和现代。从《天仙配》《女驸马》可以看到安徽戏剧在创作上所达到的一种高度,这种传统非常深厚,非常可贵,非常值得珍视。同时安徽戏剧在现代题材的创作上路走得比较宽,敢于去向现代题材、红色题材问津,表现了极大的勇气。第二个是传承和新创。正因为安徽有非常优良的传统,才有传承的价值和必要,这种传统意识非常强。另外是新创,新创要用剧目来证明,这些剧目在各个剧种都有所探索,有一种想把安徽的戏剧往前推进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这点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第三个是传播和增益。有好的戏,一定要拿出来给全国广大的观众欣赏,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

  这次展演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风格化于一体,值得充分肯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坚守发扬,使得安徽戏剧走在全国前列,这方面还可以继续努力。我们希望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各地的观众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安徽看戏,或者有更多的机会在北京、在上海看安徽的戏,同时,安徽的戏剧既要走出去,也要能够请进来。

 

在自有戏剧赛道上的速度与精彩

崔 伟
著名评论家

  这次“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精品剧目展演,不仅仅是安徽近期戏剧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安徽戏剧发展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这次展演是基于安徽固有戏剧文化的创新发展,守住了安徽自身的文化基因、文化土壤,没有望着窗外的风景而忘却脚下坚实的土地。展演展示了安徽在自身戏剧创造赛道上的速度与精彩,没有脱离安徽的文化特色、剧种发展,回应了安徽观众对戏剧的呼唤。

  在上述基础上,这次展演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是通过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展现了当代安徽文艺成果的强盛底气。安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有中国历史的悠久,又有中国近现代的精彩,还有当代中国的活力。第二,让人感受到体现安徽特色的文化题材与艺术形式的守正创新,营造凸显徽派风范的艺术风景。第三,通过对当下新时代新征程新人物新主题的表现开掘,逐步使安徽文艺创作担当起了全国文艺一支劲旅的角色。有人说安徽戏剧缺乏活力、缺乏亮点,我倒觉得亮点和活力一定要从自身迸发出来,移植别人的亮点,穿别人光鲜的衣服,型号不合体,气质不是你。安徽文艺扎扎实实地积累了当代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安徽篇章。第四,通过对出人出戏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的把牢发力,安徽正在实现当代精神与当代英才的齐头并进。我不认为安徽现在的新人新作超不过传统,跟传统比有距离,但是历史、艺术就是要这样发展,要给新人机会,既要督促新人学习传统、学习前辈、学习名家,也要放归和尊重其艺术自尊心,尊重新人在艺术前行中呈现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擦亮徽风皖韵戏剧品牌

刘玉琴
著名评论家

  本次展演有着很独特的标识意义。第一是对时代精神、时代倡导的热切回应。当今时代,安徽用多剧种多剧作,以经典复排尤其最新创造,展示了安徽创作的优秀成果,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凸显了徽风皖韵,说明了安徽的文化底蕴深厚,不光活跃着20多个本土剧种,而且安徽的创作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并且有成规模作战的整体运作能力。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安徽努力向前的姿态和精神面貌通过舞台展现了出来,凸显了文化自信和底气,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展演不仅是优秀剧目的亮相,也擦拭着安徽戏剧品牌,提升了安徽的文化影响力。

  作为一次对安徽剧目的集中检阅,展演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有特色有追求,从内容题材到艺术方式再到舞台呈现都能看出主流价值呈现和输出的恒定性,能看出舞台表达和呈现方式选择上的创造性,包括传统经典的复排在人性、人情、正向性和真善美的融通上下的工夫,当然这些可能也是所有舞台艺术的共同追求,但是安徽有其自身徽风皖韵的鲜明标志,它是属于地域的,其意义又早已超越了地域和时代,这是极为可贵的艺术气象,有立足点、着力处、新思考。现在我们都在说传承优秀传统、谱写当代华章,这次展演我觉得在这个层面有了新的开掘。

  谈两点期待。第一,安徽戏剧如何持续扩大影响力。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在舞台上亮相,将徽风皖韵的特点、文化强省建设的雄心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来,努力培养在全国有关注度的戏剧人才。第二,如何用当下审美观照赋予作品当代气息。期待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以理论和实践相互刺激,成就舞台的崭新气象。